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打造高端法律人才培养的江南重镇
何勤华
//www.workercn.cn2015-02-03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依法治市涉及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司法制度改革以及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但核心无疑是人才,尤其是法律人才,即如何培养与上海这么一个特大型城市相匹配的法律人才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刚刚结束的上海两会以四中全会确定的法治建设总目标为指针,代表委员们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建言献策,发言踊跃,新论迭出。笔者认为,全面推进上海市的法治建设,重点应思考如下三个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

  上海法律人才不缺“量”,而是缺少“质”

  首先,应当针对上海作为中国特大型的城市,即国际大都市这一特点来设计法治建设蓝图、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依法治市”的口号,在全国范围,各地已经提了18年(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开始),但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上海的特点很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人口多,现在常住人口就已经超过2400万,在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推进法治建设,与在一个几十万人口或者一二百万人口的县级市、地级市开展法治建设,无论在目标、性质,还是在方法、手段和措施等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

  那么,这一制度设计的核心是什么呢?即(上海)依法治市的核心是什么?这是我们所应该思考的第二个问题。笔者以为,依法治市涉及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司法制度改革以及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的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但核心无疑是人才,尤其是法律人才,即如何培养与上海这么一个特大型城市相匹配的法律人才。应该说,上海法律人才的培养规模已经不小,目前我们已经有了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以及复旦、交大、财大、同济、上海海事、上海外贸、华师大、上师大、上大、上外和东华等21所院校在招收本科以上学历的法律专业学生,加上上海社科院法学所,上海每年招收的法律专业本科生已达5000余人,研究生和博士生2000余人。这一规模(加上每年国内其他地区也有大量法律毕业生来上海求职),应该已经能够满足上海这一特大型城市法律发展的基本需要,我们现在所缺少的是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端且接地气的法律人才。换言之,上海现在已经不再缺少法律人才的“量”,而是缺少法律人才的“质”。这一情况和全国的格局大体相同。

  针对这种局面,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推出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工程,在全国设立若干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卓越复合型应用性法律人才和西部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上海的复旦、交大、同济和财大也争得了若干基地,而华东政法大学则争得了全部三种类型的培养基地。这为上海的高校对接上海的发展需求培养相应的高端法律人才创造了条件。仅就华东政法大学而言,利用了教育部的这一导向政策,设立了沪港联合培养、国际金融法律、国际航运法律、国际律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涉外(英语、德语)高端法律人才等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各类实验班。

  整合上海法律教育资源的条件现在已经具备

  现在的问题是,上海的法律教育,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停留在分散化、碎片化、各自为战的局面,上海法学教育、法律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力量还没有充分展现出来。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如何将上海这么多的法律院校整合起来,形成一种特色各具、统合有序,既有综合竞争力、又保持各自特色的格局。笔者以为,借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上海获得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区的政策,以及上海新一轮的高等教育规划制定之有利机会,上海各所法律院校应当行动起来,在上海教委的直接领导下,争取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尤其是上海市政法委的统领,将上海的法律教育资源予以很好的规划和整合。如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政法学院虽然原来都是单科性的政法大学,但是法律教育的规模较大,从法理、法史、宪法、行政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各门法律学科师资队伍都比较齐全、雄厚,可以在上海的法律教育中起到一个基础和主力军的作用。复旦、交大和财大都是985和211大学,其法学院在其所在大学中可能不是非常强的二级学院,但其法学科研水平也很高,在全国政法院校中也有综合竞争力。同济大学法学院和上海大学法学院的知识产权法特色,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的海商法特色,上海外经贸大学法学院的经贸法特色,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的外语特色,上海金融学院法学院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法学院的经济、金融、会计法特色,上海社科院法学所的法学研究和法学智库特色,均是将上海法律教育资源整合为一个有点有面、优势互补的法律教育网络体系的良好基础。

  尤其是最近十年,由于上海的地域优势不断放大,上海各政法院校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全国各地一批著名法学学者和青年才俊纷纷加盟上海的法学教育,使上海法学教育和研究的实力大增。近年来全国法学界评选出为数不多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万千人才、跨世纪人才等,上海占有很大的份额,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因此,笔者以为,在整合上海法律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上海法律高端人才培养基地,使上海成为江南法律教育重镇的条件现在已经具备。我想,能否抓住这一历史上难得的机会和机遇,是考验我们上海全体法律人的智慧和勇气的时候了。(作者为上海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