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我们习惯于以中国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更要习惯于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
将全球问题的研究上升到全球学的高度
俞可平
//www.workercn.cn2015-06-08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全球学导论》,蔡拓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全球学作为一门学科或学问的条件已经具备

    一个问题或一个领域,要成为一门学问或一个学科,需要具备若干必要的条件。首先是该问题或领域对人类知识积累或文明进步的重要性,只有那些对人类知识进步和文明进步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或领域,才能形成自成体系的学问或学科。其次是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体系,如果没有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问题领域、分析概念和研究方法,这门学科也不能成立。最后是拥有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有一群人专门从事该学科的研究。按照这样三个方面的标准来衡量,全球学作为一门学科或学问的条件已经具备。相应地,设立全球学的专业课程,编写全球学的专业教材,正适逢其时。

    全球问题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历史并不算长。全球问题成为世界范围的关注热点,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开始的。然而,全球问题与其他问题不同,它与全球化相关,是全球化的伴生物。全球化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人类进入一个全新时代的主要标志。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一种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和日益加强的相互联系。全球化事关人类的命运。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交换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全球化是人类历史中一个漫长而巨大的转变过程,它还刚刚开始,远没有终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全球问题的研究,就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探索。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将全球问题的研究上升到全球学的高度,使我们对全球问题的研究更加知识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中国学者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上跟发达国家的距离没有其他学科那样明显

    中国学者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上也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相对而言,这一领域的研究跟发达国家的距离没有其他学科那样明显,这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

    其一,众多的全球问题是全球化时代的产物,是人类在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各国学者对这些问题的认知和研究大体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其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是世界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角色。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成为中国腾飞的两翼。这一现实背景,既为中国学者开展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动力,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中国学者不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闭关自守,与世隔绝,而可以亲身参与和体验重大的全球化事件,直接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例如,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学者去海外访问研究,国内还译介了众多国外全球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因此,国外学者关于全球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几乎同时就能为国内学者分享。

    编写《全球学导论》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新的学科知识体系

    在国内众多全球化研究机构和团队中,以蔡拓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在全球问题研究上一直处于前沿的位置。蔡拓教授是国内最早进行全球问题研究的学者之一,10多年来他一直是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在南开大学时,他就率先创办了全球问题的研究机构,设立了全球问题的重大课题。到中国政法大学后,他继续领导一个专业团队,从事全球问题研究,取得了众多为学界所公认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也因此于2011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全球学专业博士点。由蔡拓教授领衔来主编国内首本《全球学导论》,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作者编著此书的直接目的,是为全球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基础性教材,而其根本目的,则在建立一种新的学科知识体系,用以揭示全球化进程的规律和全球化现象的本质。为此,作者试图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一套描述和分析全球化进程和全球问题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全球意识、全球思维、全球认同和全球价值。这一点对于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特别是对于重塑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尤为重要。

    我们习惯于以中国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更要习惯于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用世界的眼光来看待中国,不要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108岁时所说的一句至理名言,是这位大学问家在饱经世间沧桑后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一个深刻参悟。很多人可能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意义,甚至还会有不少人反对这句话。我想,如果能够认真读完这本《全球学导论》,那就一定会对周有光先生的上述名言,有更深切的理解。(作者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