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教育须关注“超级中学”之外的大多数
杨鑫宇
//www.workercn.cn2015-06-1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高考已落下帷幕,就在考生们对那纸决定自己未来的录取通知书翘首以盼的同时,有一批人和他们一样焦急而热切地盼望着高考成绩的发榜。这些人,就是一所所“超级中学”的负责人们。高考战场上的一得一失,都将影响着这些学校的名声和前景。

  这些“超级中学”有的地处中心城市,强调“素质教育”,学校里的社团可能比有些大学还要多,外教加起来可以组成两支足球队;也有的深居郊县,信奉“纪律的力量”,以异常严格的纪律标准、名震全国的课间跑操和永远喊不完的励志口号而著称。但不论这些学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有一点是共通的:这些学校都极其重视、也有能力让学生取得傲人的高考成绩。然而,当这些“超级中学”在考场上所向披靡的同时,针对它们的争议也无处不在,总有人质疑这些学校是否集中了过多的区域资源,是否过于压制学生的天性,是否正在培养考试机器,是否是教育不公平的肇因和结果。

  “超级中学”的存在是利还是弊,正反双方都能拿出说不完的论据,然而笔者却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超级中学”不论是好还是坏,其所服务的学生都只是所谓金字塔顶的少数人,在小升初、初升高的层层筛选之下,只有本来就是学习尖子的学生才能最终进入这些名校就读,而绝大多数在中考之前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则被分数线挡在了这道门之外。当主流舆论对人大附中或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争论不休时,甚至都鲜有人会想起那些无缘进入名校的广大普通学生。实际上,这些人所面对的困境和问题,才是中国教育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但是我们却在“超级中学”的炫目光芒面前,遗忘了这些沉默的大多数。

  对地方政府而言,“大多数”无法提供漂亮的政绩;对媒体而言,“大多数”无法提供炙热的社会话题;对高校来说,“大多数”是只能放在第二梯队来挑选的后备军。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谁是这个成绩没那么好的“大多数”?统计数据不会骗人,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农村的孩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家庭贫困的孩子,是构成这个“大多数”的主体。

  当农村的孩子向乡村代课教师请教问题时,城里的孩子可以参加各种名师带队的补习班,当贫困家庭的孩子帮家里干活分担家庭负担时,富裕家庭的孩子可能正在接受一对一的家庭辅导。当然,当下从农村、贫困家庭里当然也能涌现出优秀的人才,但是这些优秀人才如同凤毛麟角,以至于不乏“全村捧一个大学生”之类的现象。

  要实现教育兴国,就不能忽视这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要实现中国梦,就不能让这些大多数孩子的梦想落空。社会应当对这大多数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我们探讨“素质教育”“名校模式”的同时,也应当拿出更多的力气,去解决大多数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贫困地区师资设备严重缺乏的问题等。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所能收获的教育绩效将比建立一百所“超级中学”要多得多。不论是对这些学生的未来,还是对我们国家的发展,这都善莫大焉。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