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更新办学理念 提高教育质量
诸戈文
//www.workercn.cn2015-07-30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些地方的学校办学理念落后,一直有待于更新。而办学理念的更新及如何更新,也是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笔者近来对此思考颇多,为什么说更新办学理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不妨听听以下三位校长的故事。

  前面两位是离我们远点儿的校长,一位是我国现代教育先驱、北京大学老校长蔡元培先生。他是1917年担任北大校长的,他的办学思想主要是八个字:“兼容并包、思想解放”。他提倡学术民主,主张不论什么学派,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就应允许其存在;不同主张的教员,无分新旧,应允许其自由讲学,让学生自由进行鉴别和选择。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装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蔡先生主校以后,许多学者名流来到北大,一时人才云集,面目一新。像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新文学)等,都来到北大教书。李大钊、陈独秀和他们一起,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展开斗争,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影响了尔后中国近百年,这种影响至今还在延续。

  另一位是与蔡元培先生基本同时代的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当年的清华有驱逐校长的传统,从1928年到1931年,罗家伦等几任校长像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多则两年,短者两三个月,有的校长甚至连清华校门都进不了,就灰溜溜地走了。梅贻琦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出任清华校长的,他在履任演讲时提出了一个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个论断,其实就是坚持他“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正因为有这种理念,当时的清华汇集了一大批从海外留学归国的著名学者,许多人都成了近代著名大家,清华也从此开创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一跃成为国内外著名大学。特别是抗战爆发后,由梅贻琦领导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成立,该校存在时间不满9年,就读学生不过8000人,而且条件简陋,生活艰苦,却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近百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再讲一个与我们所处境况差不多的校长,就是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校长李希贵先生。他从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干起,当过班主任、副教导主任,然后当副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现任北京十一中校长,兼任国家督学。他认为,教师应该是学校的真正主人,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他先后出版《学生第二》、《学生第一》两本书,有人疑惑,在学校中究竟是学生第一还是学生第二?是教师第一还是教师第二?李希贵解释说:“从管理学的概念出发,教师第一;从教育学的取向出发,学生第一。”因此,学生是第一,教师也是第一;既要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师为本。没有教师第一的落实,就没有学生第一的达成;不以教师为本,就不可能以学生为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北京十一中发展成了一所全国性的名校,李希贵也带出了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团队,他本人也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教育家型校长。

  从以上三位校长的故事可以看出,更新办学理念对一所学校而言,确实太重要了。它可以决定发展方向,决定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学校状态;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生风貌;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质量水平。(作者系常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