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别将国学庸俗化
周泉根
//www.workercn.cn2015-07-30来源:中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曾经有人问我,古代文论研究有什么用,有什么出路?我说,没什么用,没什么出路,也不要什么出路。《史记》《红楼梦》研究有什么出路。我们需要找的不是出路,而是进去的路。那是一个逝去的故土,是我们可以续接给养生命的故乡。然而这种文化态度,新文化运动以来可谓熹微罕见。学院派更多是振振有词的应用思维,江湖派则充满神神叨叨的秘笈思维。毫不具备稽古之力的作家们却能无畏地去寻根,结果把传统抽象成一堆阴森古怪的意象人物,并就地文化弑父。毫无右文之心却把传统当信仰甚至当宗教的复古之徒,则用表态和热情代替原原本本地学习,或宪政,或神道,结果那一脉心香几乎化作文化恋尸癖。

  国学自有自己的种属,传统文化自有自己的源流。不幸的是,从大学讲堂到茶肆会所,甚嚣尘上的反倒是妄人们主持的国学招魂。各种古籍以解密、启示、智慧等名义纷纷出版各种读物,以及各种读经活动、国学夏令营、国学总裁班,各种讲座、论坛,以致打坐养生、扶乩问卜。其中大多把一些基本蒙学当国学,把国学当道德妙药,把中医神秘化,把儒学宗教化,从气功热到各种中医养生热再到儒家宪政,个中多半是明白的精明商人或真诚的愚妄信徒。这边大学要求入学交《弟子规》读书笔记,那边操场一群小朋友穿着汉服头顶着插根一次性筷子的一次性纸杯齐声诵读《三字经》。盛哉,国学!

  而热闹的前台是一颗颗耀眼的大师。什么李一、文怀沙,穿一身道袍或蓄一把银髯,就装神弄鬼,妄自高标。上海的“大师”把“致仕”自然地理解为“入仕”,台北的“大师”把“季氏旅于泰山”果断地当成去泰山旅游。在这个教育产业化的今天,有些全国排前十位的大学也公然在商言商地为一些国学总裁班授学位。诸如此类,简直不胜枚举,以致有人高喊:“国学啊国学,多少行商假汝坐贾!”

  其实大学不跟着庸俗浅薄、装神弄鬼、贪财好物,保持好自己的身段,守护好学院派应有的节操,那么其话语权自然就有力量,风行草上,民间社会的乱象自然难以滋蔓秽杂。为此,政策层面上,应该对大学的传统文化课有要求,操作层面上,高校应该对传统文化课有准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杜绝商业渗透,必须专业师资主持。而这又需正本清源,纠正一些谬论:第一,传统文化不是万能的,既不能帮助治疗生理疾病,也不能专治社会风尚;第二,传统文化与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无关,更与作为民粹分子的狂热信仰无涉。同时,树立一种态度:第一,传统文化是知识体系,是思考资源,是情感培育的土壤,是历史教育的武库;第二,传统文化研习目标是形成一个现代人的历史感、古典情怀、文化判断力、理性意识和忧患精神。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