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专家何以沦为“砖家”
周理松
//www.workercn.cn2015-08-12来源: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徐贲近期在《南方周末》发表专栏文章《专家们,别趴下》。徐先生认为,当下专家得不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成为许多普通人嘲笑的对象,是“非理性的民粹反智主义和时髦的后现代知识权力论夹击”的结果;他同时指出,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怀疑、抵制和否定专业知识权威,不分缘由地把专家嘲笑为“砖家”,是一种非理性的犬儒主义。因而,他呼吁专家们不要对权力阿谀奉承,或在关键时刻胆小怕事,要在自己的知识领域内坚持高度自治,这样才能找回他们失去的权威,获得社会的尊重。

  徐先生以对当下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的见解深刻而著称。他对专家向权力屈服、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不佳的忧虑不无道理。君不见:一座桥梁垮塌,专家马上辩称是过桥的车辆负载超过了此桥应有的载重设计;一位患者不治而亡,专家连忙声称医生尽了责任,因为他的诊断和治疗完全符合“一元化”的诊疗原理;一起案件办成错案,专家解释说是相关部门对法律理解存在分歧……这些不能不令人生疑的例证不胜枚举。但是,谈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徐先生把它归结为专家们胆小怕事、归结为公众的所谓非理性的犬儒主义。这未免有点主观臆断,失之偏颇。现实的情况是,有的专家胆子并不很小,他们或在自己“术业有专攻”的领域滔滔宏论,对不同的观点与见解嗤之以鼻;或以专家权威自诩,为并不科学又不公正的决策大唱赞歌、提供“依据”;或在自己并无任何钻研与造诣的其他学科信口雌黄,随意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与看法,误导非专业人士。至于公众对待专家权威的所谓非理性的犬儒主义,坊间虽然时有讥笑、戏谑“砖家”的言行,也不乏对专家权威论证随意嘲弄与质疑的不负责任态度,但更主要的还是对知识依附权力、精英阶层拿“专家知识”掩盖自我利益的担忧。任何一位有理性有良知的专业人士应当知道,在这个信息瞬息万变、不确定因素愈来愈多的时代,人们最需要而又最渴望的还是专业知识、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我们怎能离开专家?

  笔者认同这样一种判断:现代犬儒主义其实是一种“以不信任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心态。与此相关,那些为了迎合时俗,躲避崇高,自以为说了算又不算,因而不负责任地随意发言,或者到甲部门说甲部门好、到乙部门又为乙部门大唱赞歌,这是否才是一种真正的非理性的犬儒主义?这些人其实并没有趴下,只是把腰弯到了九十度以下;他们也并不一定胆小怕事,而是另有自身利益所图。

  另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一些不在专业领域、对专业一窍不通,或一知半解的人,因其掌管资源的优势,就可以随意变身为专家,在领导者所坐的主席台与专家所站的讲台之间穿梭来往,纵横捭阖。这些名副其实的“砖家”们政学通吃,既侵占或分享了正规专家的荣誉,又给正直本分、名副其实的专家脸上抹了黑。他们是专家沦为“砖家”的又一个不容无视的社会心理原因。

  传媒学者迈克尔·舒德森说得对,专业知识只有在高度自治的时候,才会运作得好。这有两个必要前提,一是作为专业知识创造者与传播者的专家自身的高度自治;二是尽量减少政治对专业知识的不当干预、避免专业领域之外的冒牌专家对专业知识的恣意侵扰与忽悠。前者既需要真正专家的自珍自重、不看领导者和权力部门的脸色行事,亦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性的监督约束系统,比如专家诚信档案之类;后者则主要靠相关制度的界定和隔离,不让那些不学无术而又掌握实权的人轻易混入专家队伍。(作者系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