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增强人才培养前瞻性适应性
张协奎
//www.workercn.cn2015-08-18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企业和政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定区域内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产生的螺旋式的互动关系决定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成败。一方面,大学凭借其知识储备和技术开发能力,与政府和企业进行协同创新,向社会输送人才;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企业的发展规模与水平决定了地方人才需求的总量、结构及发展趋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提供科学、技术支持是地方综合性大学的重要使命。随着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为广西经济社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注重增强人才培养的前瞻性适应性,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着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关注新兴、起步产业,填补人才培养空白

  学科建设作为高教发展的核心环节,不仅要以区域特色资源及重点产业的需要为依据,还要着眼于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虽然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核电、石化、船舶等起步产业仍处于建设期或产业发展尚未成熟阶段,对正式投产运营后的主要专业人才尚未显现出大量需求,但应以前瞻眼光密切关注这些产业的发展动态,为填补人才培养空白做好准备。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大力培育交叉学科,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根据社会新需求挖掘学科发展潜力,开辟学科增长点,形成有区域特色的交叉学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由于石化、海洋等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校较少涉及的知识领域,高校在学科资源、师资队伍、实验设备等方面滞后于实际需求。这就需要高校在认真分析其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凭借多学科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有计划地增设紧缺的石化、海洋、港口、物流等方面的空白专业。如以已有的水产养殖、微生物技术研究为基础,增设海洋生物学、海洋科学类等专业。在核能人才的培养方面,由于目前广西高校尚未开设核相关专业,国内开设核相关专业的高校也较少,因此在组建学科时可采用“刚柔并济”的思路筹备师资队伍,通过正式引进、外聘或兼职等形式组建教师队伍;采取联合办学方式,与国内在核专业开设上较有经验的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弥补缺少师资及其他配套设施的缺陷。

  着眼市场新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着眼于市场新需求,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充分考虑学科内涵和产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拓宽专业设置口径,以增强人才适应行业需求变化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职业转换能力。一方面,在学科内适当增加、扩大培养内容。如对于林业、钢铁冶金等产业,紧跟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拓展专业由产前向产中、产后链条延伸,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与提升,以促进学科专业的新发展。另一方面,在学科间进一步调整、归并专业大类,统一专业基础课设置,通过多学科交叉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一专多能”。紧跟石化、冶金、修造船等现代制造业、商贸和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动态,继续加大“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改革力度。通过大力推广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及主辅修制,增加第二专业的选择范围,加强对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合理知识结构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保证实践教学时数,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与区域内相关企业开展联合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推进各级重点学科体系建设,力争多拿出几个“亮点”项目,推动高校科研总体水平提升和社会经济跨越发展。适应广西新型工业化需要,推进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加强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林业工程等优势学科建设。充分利用已有优势学科带动学科建设全面发展,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借助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培育学科的积累优势,通过生物技术与亚热带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带动生物制药产业科技水平的发展。

  适应中央对广西三大战略定位需要

  针对性加强研究生培养力度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应以分类改革的思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通过对研究生培养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实现学术型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的协同发展。一方面,着重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与科研并行,加强学术交流及科研平台建设。实施面向广西支柱产业的关键重大技术创新计划、特色优势农业和生态建设重大理论与技术创新计划来提升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及应用技术实验室等创新研究平台,追踪学科走向,提升区域性的科学研究水平。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使人才培养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与核电有限公司、石化产业园等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合作的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力度,提高研究生的技术应用与科研开发能力。此外,适当增加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高层次人才储备。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地方综合性大学要紧密地服务地方、服务行业企业,适应新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为经济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人才。进一步深化协同育人机制,巩固完善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战略联盟,扩大资源共享、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共赢发展。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与地方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校市科技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推广、成果转化、科学普及工作,推进校行、校企合作。重点实施成果转化助推计划、咨询与技术服务提升计划、行业专门人才培训基地能力提升计划。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解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推进广西“14+10”产业体系相关应用研究,研究突破解决与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优势学科资源、“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群及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基地及大学科技园等平台,带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加强与区域内龙头企业的科研合作力度,实现高校在科研成果、人才培养等方面与重点产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作者为广西大学副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