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立足多元培养 奠基幸福人生
沈剑光
//www.workercn.cn2015-09-08来源:宁波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6月召开的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育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提出了必须坚持以德为先、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等重点要求。近年来,宁波积极落实“选择性”课程改革,在推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方面作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一、多元化培养是适应教育自身规律和国家政策的必然选择

  首先,多元化培养是教育的必然要求。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综合、有的善于动手、有的善于动脑。我们必须提供适合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能的发展。

  其次,多元化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经济形态的多样性、社会分工的广泛性等,对人才要求的标准不同,既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又需要各类技能型人才。

  再次,多元化培养是国家政策的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二、宁波探索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实践

  近年来,宁波秉持“多元培养、引领发展、奠基幸福”的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探索人才培养多元化机制。

  1、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德育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

  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头脑。制发《宁波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行动计划(2015-2018年)》,着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学校制度建设中、课堂教学中、校园文化中、实践活动中、舆论宣传中;组织开展“感动甬城十大优秀教师”评选、寻找身边“最美教师”、“美德好少年”,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十佳百优班主任等先进评比,培塑学校有示范、教师有典范、学生有榜样的良好氛围;激发内驱动力,通过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学业、人生发展与对社会、国家的理想、信念、责任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刻苦学习、钻研、创新的志趣和意志品质。

  二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建设。整合利用宁波丰富的人文自然社会资源,建成一批为中小学生提供研究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职业见习、参观考察、修学旅行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基地,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强健学生体质,引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目前已建成包括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科普中心、生态农庄等在内的63家市级资源基地。百万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工程稳步推进,宁波市(杭州湾)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正式开工。

  三是打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工作载体。在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阅读节、社团文化节的基础上,在校园内全面开展各类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创设各种平台与载体,让不同潜质的学生都有表现、发挥和闪光的舞台。将升国旗唱国歌常态化,开展“中国梦”宣教、经典诵读(吟唱)、孝悌感恩、童蒙养正等特色文化创建活动,通过主题引领的方式把德育融入活动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

  2、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多元化培养机制体制建设

  一是深化中考中招改革。科学设置中考科目分值、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优化志愿填报、录取途径和资源配置,把不同潜质的学生优化配置到最适合其发展的高中段学校。公办优质高中按各初中学校(公办、民办)学生基数为主要依据均衡分配保送推荐名额,淡化学生及家长对热点初中的过分追捧。

  二是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通过建设学科基地、实施特色创新项目、推进与高校合作培养计划等具体措施实施,推进构建多层次、有特色、可选择的高中课程体系,以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把促进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与加快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启动“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建立宁波市创新素养培养实验基地,为有科学天赋和潜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生搭建发展平台。

  三是探索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成立宁波教育评估院,自主开展教育评估、监测和咨询以及教育评估理论、标准、技术等方面研究。委托宁波教育评估院开展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014学年发展性评价满意度测评;委托省教育评估院开展素质教育星级学校评估、义务教育发展性评价等工作;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估。进一步推进县(市)区第三方评估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先后引入国家、省、市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教育评估试点。

  3、坚持开放合作,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深化中职育人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3+2”、五年一贯制专业招生规模,逐步建立起“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上下衔接、“普高—职高”左右贯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优化中高职、普职教各方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完善“学-赛-训”技能教育互促体系,即通过课堂技能学习、校-县-市三级技能大赛、赛前集训模式强化学生对技能熟练程度的掌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金牌数屡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二。

  二是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市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三个部门达成共识,建立了产业规划、人才规划、教育规划“三规”同步制订、信息共享的新机制。建成宁波“校企通”平台,企业的服务、人才、设备、技术等需求、学生的就业、培训、实习等需求全部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对接。平台吸纳了宁波市全部的中、高职院校和160多家培训机构、50多个行业协会、6000多家企业参加。平台已对接完成校企合作项目167个。

  三是深化高教、职教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推进宁波国家职教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和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建设,与中国教科院签订合作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协议,制定开放示范区建设方案。市教育局与宁波工程学院、海曙区政府签订“共建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公共培训平台”框架协议书,打造面向全社会的集教学实训、职业培训、鉴定认证和科技研发等为一体的中高端培训平台。

  四是加强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港澳台、中东欧国家、美国的教育交流合作,近两年签署各类教育协议70余项,新增国(境)外合作院校近200所。

  4、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多元人才培养机制

  一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培养培训制度,组建市级名校长工作室。深入实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和骨干教师“卓越工程”。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质量监控中心,开展首轮质量监控和县(市)区轮查工作。

  二是加强教师激励机制。首次设立纵贯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的人才奖项———宁波市教育名师奖,并将其列入市级“甬城英才”系列奖项,评审产生首批“宁波市教育名师奖”10人。积极推进教师薪酬与公务员挂钩的联动机制,试行普高教育质量奖和中职教育服务奖,进一步提高教师体检标准,建立了市直属学校事业编制教师重大疾病医疗互助保障制度。

  三是完善教师约束机制。率先制订《关于深化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推进教师队伍优化,并把制定退出机制的要求分别列入2015年县(市)区目标考核指标和直属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建立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市教育局与所有直属学校(单位)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各校与每位教师一对一签订承诺书。

  三、不断完善和丰富多元化人才培养

  我们始终坚信: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把好德育关,严控质量关,坚守改革关,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完善和丰富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

  1、把德育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提升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进一步深入推进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构建以制度建设为主体、以价值认同和生活实践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型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统。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阶段,促使每个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思想和态度,外化为个人行为和活动,树立人生远大志向,形成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内驱机制,为今后学习成长、人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继续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首要的战略工程,打好培养引进、专业发展、薪酬激励、人文关怀、约束退出等组合拳,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进一步推动普惠性幼儿园评估认定和管理工作,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快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改革,稳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加快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3、加快建设现代职教开放体系,加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面向国家和省、市经济发展战略,努力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科技联动,知识、技术、管理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争创全国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大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着力探索建立项目化合作、资源配置共享等多样化的校地共建共管合作体制。建立完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成长通道。

  4、推动在甬高校转型提升,引领带动人才培养整体水平。深入推进宁波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启动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并以此引领、提升宁波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整体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者为市教育党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