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张俊强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有很多大学生恰恰缺乏应有的爱国主义情怀,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缺乏辩证和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没有把两者摆在同一个“台面”上来加以看待和研究。因而,各个高校应该给学生构建这样的平台,我国现阶段在高校普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就是俗称的“两课”便是其中的重要平台之一,除了这个平台之外,还有一个潜在的平台,就是大学英语课。

  大学英语课有自己独立的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表面看来,似乎与爱国主义教育没有太大联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设定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便可以发现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关联的。因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综合文化素养不仅包括英语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素养,还包括中国文化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被过分地重视,而综合文化素养尤其是中国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和冷遇。英语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被大量引入课堂,中国文化的融入被严重地边缘化甚至是完全遗忘。这不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应有的文化差异意识,盲目地追求和崇拜西方文化,贬低和否定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国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成员认同感的主要纽带之一,也是提高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媒介。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西方文化,注重对英语所涉及的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也要采用文化对比的方法,对西方文化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张和延伸,把相应的中国文化内容融入和渗透到教学中,并对两种文化现象加以比较,使大学英语成为学生辩证和全面认识中西文化的重要平台之一。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第四单元《有意选择孤独》这篇文章本身比较晦涩难懂,其中还涉及了英国和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些知名作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理念,如弥尔顿、华兹华斯和梭罗,进一步增加了难度,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讲到这课时就可以采用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具体说就是在教学中融入和这一主题相关的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中国历史上也有以陶渊明、王维和孟浩然等人为代表的山水派诗人,他们同样选择远离喧嚣,隐居山林,吟诗作画,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从小就学过这些人的诗,对这些内容非常熟悉。把这些内容渗透到课文的讲解中,可以实现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接和交流,对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使语言学习能顺利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融入和渗透还能降低学生对西方文化过高的心理预期,增加他们的中国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具备辩证认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已有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地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从而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为期两年的授课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充分发挥其人文性的作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文化素养。在当前每个中国人都心怀中国梦的形势下,大学英语课更要发挥其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在教学中对中国文化的元素的渗透,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使之成为“两课”之外另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平台,这个平台的构建可以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