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人工智能会拥有意识吗?
//www.workercn.cn2016-01-07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日本软银集团类人机器人Pepper担任一家银行的迎宾员迎接顾客。

  人在地毯上溜冰、奶牛变得透明,连六岁小孩都知道荒谬的事情,电脑能做出正确判断吗?尽管处理数据速度极快,但计算机对外界的感知与人类的意识一样吗?如何判断一台机器是否具备了这种难以言传的意识知觉?

  在前不久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种能跑会跳、能说会道、能与人沟通互动的智能机器人纷纷亮相,它们的聪明劲儿让媒体惊呼“机器人时代离我们有多远”。

  计算机技术正节节逼近拥有高级智慧的人类。几年前,IBM的机器人沃森在美国智力竞赛节目“危险边缘”中力挫该节目史上最出色的两位选手而夺冠便是明证。然而,绝大多数人至今仍怀疑电脑是否真的“看清”了摄像头前形形色色的真实世界,或者通过麦克风“听懂”了一个问题,尽管计算机处理数据的速度极快,但计算机对外界的感知与人类的意识一样吗?

  那么,如何判断一台机器是否具备了这种难以言传的意识知觉的禀性?弄清有意识的机器具备哪些特性,能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大脑是如何运作的。另外,它甚至还可能帮助我们回答哲学家已经纠结数百年的终极问题:什么是意识?

  真人还是假人?

  长期以来,哲学家一直在思考,人造模拟装置有没有感觉?

  1950年,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发表了一篇论文,宣告人工智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该文建议用“能否打造出一类机器,当你和它用电传打字机交流时,你无法区分它是不是人类”这个更为实际的问题,来代替“机器能否思考”这个笼统的问题。

  如今的图灵测试是让测试者用“自然语言”(即我们平时交流所用的语言)通过电脑屏幕与某人或某款软件互动,互动内容可涉及任何话题。一定时间后,如果测试者无法确定对方是不是人类,那么该对象就算通过了图灵测试,它的智力水平至少可以说与人不相上下。这些年来,聊天机器人——即用来模拟智能闲聊的对话式程序——一开始偶尔也会骗过测试者,但要不了多久就会被识破。

  神经生物学家对自愿者的大脑或神经障碍者的大脑进行了扫描,通过脑电图记录他们的脑电波,逐步锁定了所谓的意识神经相关因子,即一种最基本的大脑功能结构。它们共同作用是足以引起任何特定的有意识感觉,例如欣赏绚丽的夕阳美景。然而目前这个研究领域仍然缺少一种普适性理论,要靠这种理论从原则上来评估大脑受损患者、胎儿、老鼠乃至芯片等能否体验到有意识的感觉。

  测测电脑芯片“整合度”

  “意识的整合信息理论”提供了应对上述挑战的途径。该理论认为,意识信息是一个整体。当你意识到朋友的脸庞时,你不可能遗漏了她正在呼喊并且戴着眼镜这两个细节。无论是什么样的场景,只要被意识到,它就始终是一个整体,不能被分解成若干可以单独被感受到的互相独立的成分。

  意识的这种整体性源自于大脑各部分之间的多种互动关系。如果大脑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中断(例如在麻醉和深度睡眠中),意识就会削弱,甚至消失。

  因此,具备意识的,必须是一个单一的、经过整合的实体,有大量可区分的状态——这正是信息的定义。一个系统的整体信息容量,也就是意识容量,可以用该系统的信息量与它各组成部分拥有的信息总量相比超出多少来衡量。

  要想使一个系统具有较高的意识级别,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就必须是专业化的,并且整合充分,即各部分协同工作比各自单独运行效果更佳。对于大脑的某些部位,例如大脑皮层,它的神经元之间存在大量连接,这个数值则相当高。

  这个衡量系统整合度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电脑芯片。对电脑来说,只要各晶体管以及存储单元之间的连接足够复杂,那么它就同人脑一样可以达到很高的整合信息水平。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