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科研资助体制改革:
要管好“钱”更要尊重“人”
姚玉鹏 沈林福
//www.workercn.cn2016-01-08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新华社

  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下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提出,将建立统一的科技资助平台,改变科研经费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相关细则正在进一步制定中。我国科研资助体系中多头投入、科技资源“碎片化”是一个比较有共识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解决?本期,我们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专家,谈谈他们的想法。

  A 科研资助体系的顽疾:

  多头投入、科技资源“碎片化”

  我国现行科研体制,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目前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多头投入、科技资源“碎片化”是一个有较多共识的问题。多个部门共同资助同一热点方向研究项目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份研究成果,标注多至十几个资助项目的事例也偶有发生。从中央到地方,各相关部门分别投入科研经费,设置各自的科研项目和计划,不同科研计划之间缺乏统筹设计、通盘考虑,很难把科学目标与国家的战略意图准确衔接;科研人员在构思研究工作时,被各类项目设置的诸多方向牵动,容易进入“乱战”的局面;多头投入还造成了相似研究工作的重复立项投资,不但降低了研究经费使用效率,而且使科研人员从事大量简单重复劳动,降低了产生创新性研究工作的可能性。更需关注的是,多方介入科研项目管理,增加了项目管理的环节,挤占了科学家的时间,降低了科学家研究工作的效率。

  但是过度集中的项目管理,又可能会带来另外一些问题:如对不同类型研究工作的项目立项的同质化,导致一些科学家难于找到适合自己研究工作特点的资助渠道,因此获得资助的机会减少,造成开展科研活动机会的减少等。

  其实,科研资助体系的问题,即使是科学技术比较发达、政府资助长期运行的欧美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美国科学家曾在《自然》杂志上撰文,批评政府科研资助体系,抱怨科学家处境困难,因为过多地撰写项目申请而缺少做研究的时间。

  各国都在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和问题,探索改进科研资助体系的方法。我们认为,必须规划设计得当,不同管理部门的科研经费投入各有侧重,针对不同的研究类型,互相配合,才能构建出更合理的资助体系,更好地支持以科学家为主体的科研创新活动。

1 2 3 共3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