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重新打量作为特殊要素的知识
定国
//www.workercn.cn2016-01-19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知识不仅自身具有效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会改变其他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生产出更多更新的产品与服务,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能力。

  供给侧改革日益升温,如果说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那么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供给侧改革将分别在劳动力、资本、创新、政府几条主线上推进,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其中创新驱动是关键,与创新有关的知识更是需要重新打量,那么,知识到底是什么,在未来改革中要占有什么地位?

  与反智时代所倡导的知识越多越反动荒唐口号相比,在一个崇尚科学、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知识就是力量不仅只是一个励志座右铭,更是知识经济中特殊的生产要素。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主要是指与经济活动相联系的那部分知识。

  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日出而作靠天吃饭,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生产要素,进行简单生产与再生产,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知识的积累,人们的智力不断提高,并物化到生产工具当中,在物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慢慢由手工制造发展到机械制造,尤其是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迎来了工业经济时代。这个时代,专业化生产与分工不断细化,制造工具的研究和设计人员首先从农民与手工艺工人中分离出来,而随着机械的广泛使用,生产规模的扩张,工人的大量集聚,管理者便从生产人员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由于商品的产生和市场扩大,金融人员和商业人员也从企管人员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金融和商品交换工作。科研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和金融人员的出现,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是知识经济萌芽的标志,这个时代,资本取代土地和劳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当知识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并作为特殊生产要素时,人类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其他生产要素都要依靠知识来装备和更新,知识就是力量也越来越突显,这在互联网的虚拟经济时代更加明显。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知识不同于土地、资本、劳动。它具有非消耗性,如土地和资本经过一次或多次使用消费,就不复存在或者别人不能再消费,具有排他性。而知识投入到生产中,不仅不会被消耗掉,而且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多次投入,使用的人越广,知识也越来越更新快质量越来越高,其价值也越来越高,成本和价格却越来越低,生产力随之不断提高,只要看看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和无人机的更加广泛地使用,就可以感受到知识的这种特点。它具有非稀缺性,土地等物质资源,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而知识却是一个可以不断开发、创新的特殊资源,这种非稀缺性使知识成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性资源。

  知识具有共享性或者非排他性,它可以同时供许多人拥有和使用,资本和土地等具有鲜明的产权属性,是你的就是你的,他人如要使用与拥有需经过产权人的同意,否则就是侵权就是强盗。但知识不会是这样,不同的人可以同时投入使用,相互之间可不受影响。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只是人类共享的知识,而不是拥有知识产权的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是为了保护发明人的个人权益鼓励更多的发明而设置的一项制度,但同样为了社会的进步,不会过度保护,例如规定过了多少年后,专利著作权保护就自动失效,从而为全社会所共享。

  知识还具有无限的增值性。其他物质要素使用会令其减少,你的资本用来买机器,这部分资本就沉淀在所购的机器上面,它不能同时再用来购买原材料。可是作为知识来说,它在不断使用和消费过程中与其他知识的相互融合,不但不会越用越少,反而会衍生出新的知识,实现自身的增值创新,这些新产生的知识再投入到生产中,又不断推进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外部性是经济学常见的概念,知识就是具有正外部性的生产要素。按照萨缪尔森定义:“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由此引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或称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或称负外部性)。外部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外部不经济就是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例如,私人花园的美景给过路人带来美的享受,但他不必付费,这样,私人花园的主人就给过路人产生了正外部性效果。又如,隔壁邻居音响的音量开得太大影响了我的休眠,这时,隔壁邻居给我带来了负外部性效果。人类历史上不断积累与创新的知识就像私人花园的美景,他人可以无限享受其好处而不必支付费用,这种正外部性,给人们带来激励,可以产生更多更新的知识,使社会进入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

  如果说传统的生产要素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那么,知识要素则会带来边际效益递增。如生产中的劳动因素,在技术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劳动不断增加时,在一段时期内可能会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到一定限度后,产量增加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直到人满为患,边际产量为零甚至是负增长。可是当知识纳入到生产中来时,它就会改变这种情况,从而导致产品生产的规模与质量效益递增,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知识不仅自身具有效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会改变其他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生产出更多更新的产品与服务,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能力。

  创新在供给侧改革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知识又是创新的核心因素,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不仅是重塑社会风尚的需要,更是现实的考量与需要。(作者系文化学者)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