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
刘卫东
//www.workercn.cn2016-03-14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观”“舆论观”和“方法论”,不仅对媒体人极具指导意义,对其他各个领域工作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将党的意志与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将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美好生活结合起来,将党的信念宗旨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起来,就自然成为“媒体姓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新闻舆论机关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愈强,愈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其社会管理和舆论纠偏功能就愈加凸显。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接续、丰富、创新和发展。系统全面地学习、领会、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系列讲话可以发现,他长期观察、思考党的新闻事业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对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的新闻舆论工作进行了系统、深刻总结,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创新的集中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境界。

  关键词: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

  立足全党工作大局

  《讲话》立足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大局,深刻认识现代信息传播的普遍性、便捷性,深入思考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从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强调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全局出发,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他提出的“新闻观”“舆论观”和“方法论”,不仅对媒体人极具指导意义,对其他领域工作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这和他自十八大以来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系列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不能只靠宣传部门,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也要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切实解决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在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形成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劲动力。这是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战略思路,为统筹宣传思想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由人的思想意识和各种舆情信息构成的社会生态,是不可能处于真空状态的,先进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占领,腐朽错误的思想意识形态必然会乘虚而入。《讲话》再次强调党要管好媒体、管好意识形态根本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强调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求,体现在党委工作各个方面,认真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与崇高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和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接续与创新

  立足科学构建新闻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党领导下的新闻舆论工作安身立命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此次《讲话》,接续、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内涵,对科学构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体系做出了独特贡献。

  第一,《讲话》立足于政党组织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核心理念。

  关系决定属性。党领导下的所有新闻传媒,都是党的肌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耳目喉舌。从媒体“党性”到媒体“姓党”,这就从理论基础和逻辑关系上解决了新闻媒体的性质和归属问题。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由此看来,我们的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毋庸置疑,党性与人民性也就是完全一致的。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将党的意志与人民的呼声统一起来,将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美好生活结合起来,将党的信念宗旨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起来,就自然成为“媒体姓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讲话》立足于新闻舆论工作规律的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新概念和新境界。

  针对当下传播新技术、媒介新生态和舆情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使用了“新闻舆论工作”这一新概念,体现出对传媒生态变革的深刻认识和思考,是他的“新闻观”“舆论观”等思想的一次深化与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新贡献。早在主持宁德地区工作时,他就曾对新闻工作有过一段颇为精到的论述,他说:“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

  《讲话》再次论证了坚持党性原则和尊重新闻传播规律的关系。他两次提到“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新闻事实,指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要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既准确报道个别事实,又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在这里借用了马克思的“根据事实来描述事实”的提法,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历史接续和科学创新。

  第三,《讲话》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大众化追求,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新概念和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他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通过人民群众的视角,尤其是社会底层民众自己的表达方式,做好新闻舆论工作。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大众化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注重马克思主义及其新闻思想在人民群众中的实际接受程度和传播中的实际效果,注重每一种观念、思想、意识的传播影响力。

  在这方面“人民记者穆青”就是成功的例子。对很多人来说,恐怕不会说出穆青的名字,但他所撰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优秀作品却家喻户晓。正是这种普遍存在于民间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大众话语方式”,构成了党的新闻事业广泛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媒体工作新思路

  立足治国理政定国安邦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作为社会管理的软性手段,媒体是国家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舆论平台。党的新闻舆论机关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愈强,愈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其社会管理和舆论纠偏功能就愈加凸显。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机遇呼唤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党的事业智囊团、思想库与国家“外脑”的功能与作用,承担起更大的治国理政的软性职能与舆论引领的伟大使命。

  《讲话》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局高度,系统地全方位阐释了新的历史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宗旨任务。既有在基础层面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新闻传播理论建设的思想价值和指导原则的深刻阐述;也有中间层面上,作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体系,对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的探索和新闻科学的认识与追求;在高级层面上,作为政党组织和阶级的意识形态体系,在治国理政中同样具有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层建筑等社会主流意识潜移默化的指导作用。总之,《讲话》在新闻观、舆论观和方法论上,展示了新境界,体现了新思维,指明了新路经,创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科学体系。(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专家)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