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创业学分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
路中林
//www.workercn.cn2016-03-25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近日在对各高校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中,明确推动高校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希望广大青年学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刻苦学习,锐意进取,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军中,大学生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布的关于众创空间、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实施意见,明确高校作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的责任担当,要求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

  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9339项,参与人数共计120345人,单单首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就有1878所高校的5.7万余支团队报名参加,提交项目作品3.6万余个,20余万学生参加。不过,大学生创业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如存活周期短、成功率低等。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一年存活率只有约4.6%,成功率则更低。这一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创业本就相当艰难,决定创业成败的经验、人脉、资金等要素,大学生都较为匮乏,其所承受的失败风险其实更大。除了上述几点,不少大学生在创业时人为地将学校教育同创业项目割裂开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创业”和“创新”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创业往往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若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就会大打折扣。在“大众创业”的热潮下,许多创业者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以为能够产生经济收益的“实业”就是创业,殊不知,如此创业虽也难能可贵,发展后劲却毕竟有限。浙大乐创会创始人卢艳峰认为,“项目雷同、缺乏竞争力”是大学生创业的一块短板。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说得更直白:“我们学校也有学生说要去创业,我就跟他们说,如果是搞个小卖部、搞个小饭馆,那就要慎重考虑了,还是先打好学习基础。”不少大学生容易陷入这些思想误区,除了自身对国家创业政策缺乏清晰认知,没有理清创业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外,学校在课程设置、学生考评模式等方面没有适时作出调整和转变也是重要的原因。国务院《意见》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要求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等。创新创业,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包括高校、企业在内的不同社会主体都需要做出回应和改变。此番教育部要求高校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的举措,既为大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创业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防止他们因创业而耽误学业,实则在制度安排上为创业的持续进行补足了后劲。

  教育部对各高校2016年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意见》基本原则的延伸和细化,必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