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以航天精神托举教育梦
俞可 朱远妃
//www.workercn.cn2016-04-28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航天精神可视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精彩绽放,传承并弘扬航天精神不仅仅支撑航天学校的办学理念,而是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教育梦。

  值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首个“中国航天日”即以“中国梦 航天梦”为主题,走进各级各类学校,助力青少年放飞航天梦想。纵观全国,以“航天”命名的学校多达近百所,大致可分为两类:以培养航天人才为办学目的的学校,多为高校与职校;为航天事业职工子女而设置的、或开办于航天基地的学校,多为中小学。后者与普通中小学校毫无二致,偶尔辅以航天特色,而航天类高校大都为综合型大学,专业设置未必全部服务于航天事业。无论是否视培育航天人为己任,“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理应成为所有航天学校的安身立命之本。

  苦航学海

  《集韵》有言:航,方舟也。何为学子游弋学海的交通工具?苦。能吃苦,既是航天精神,更是学习态度。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年前失去家园的犹太人何以傲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学习乃唯一生存之道。开蒙之际,犹太人会在书本上涂抹蜂蜜,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而此举恰恰预示着,学习原本苦涩与苦楚。

  《尚书》中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勤学是成长的阶梯,苦练是梦想的风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海浩淼无垠,学习必然超乎校园,而无时无刻,无所不在,终其一生,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如《礼记》所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习由此成为个人担当、精神追求、生活方式。而学校须授学生以渔,即学习的情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方法。

  仰望星空

  张衡在《灵宪》中感悟道:“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宙无以穷尽,人类的未知世界亦然。学校的使命便在于,点燃学生永无止境探索未知的热情。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纪念牌上铭刻着威廉·洪堡的名言:“科学为一尚未完全解答并可永无止境去求索之物”。柏林大学开创全球高等教育新纪元,所谓的洪堡模式被世界各国竞相效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学校要在学生的心中播撒科学种子,激励学生上下求索,居敬持志(朱熹语),“由科学而达至修养”。

  青少年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国梦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少年学生理当仰望星空,用中国梦筑牢思想基础,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厚植创新

  航天事业与教育事业之间最为紧密的关联莫过于创新。1957年10月4日,苏联“斯普特尼克一号”卫星率先升空。这不仅开启人类的太空时代,更引发了西方阵营陷入对创新枯竭的恐慌,一场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遂应运而生。此即世界教育史上的“斯普特尼克现象”。无独有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对创新人才培养深表焦虑,“钱学森之问”为教育改革发展长鸣警钟。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培育创新人才,教育首先应该成为创新的事业。通过厚植创新文化,激励教师由传统的知识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变,实施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的教学模式创新,彻底打破应试教育桎梏,引导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孔子将“疑思问”列入君子九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不仅可以实现学思结合,还能达到学以致用。勤创意、善创新、敏创造、勇创业便会蔚然成风,具有创新自觉的创新人格便能脱颖而出。

  报国效民

  1970年4月24日,当《东方红》响彻太空,这份红色骄傲注定会在神州大地接续。“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器发射,中国航天发展史上巍然树立起三座里程碑。航天人始终把个人梦融汇于中国梦。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已然成为中国航天精神。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知是一种个人担当,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少年学生,要做“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崇德修身为做人谋事之第一要务。修身虽有助于个体自我完善,却绝非自娱自乐之举,其所指向的自我价值实现应在社会性上充分体现,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统一。奉献社会与服务国家,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这既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应有之义,亦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托举梦想

  以毛泽东主席“巡天遥看一千河”的革命豪迈,漫步太空,俯瞰地球,方知人类家园的瑰丽与宇宙的深邃。飞天梦与成才梦皆为强国梦。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竞相结果的生动景象,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稳、更远。

  由是观之,航天精神可视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精彩绽放。传承并弘扬航天精神便不再仅仅支撑航天学校的办学理念,而是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教育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教育论述研究”成果)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