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读原著 学经典 取精髓 重实践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写作组
//www.workercn.cn2016-09-23来源:贵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我国,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读原著、学经典、取精髓、重实践,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是“两学一做”教育的重要内容。

  读原著,准确把握原意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和马克思恩格斯这样的大思想家“对话”。“对话”的直接方式,就是阅读他们的经典著作,回到文本的历史序列和特殊语境之中,经典作家极为宽广的理论视野、丰富的知识领域、多样的论证方式、广泛的思想议题和独特的思考角度就会充分展现出来。通过系统地学习、研究和思考,将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加全面、客观和自觉。

  读原著,准确把握原意,从而与马克思主义更为贴近。早在2011年5月14日,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时专门围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发表了长篇讲话,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201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把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看家本领。这实际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发展对全党提出的要求。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那么更进一步则可以认为,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所在。

  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理解,也是把握复杂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必不可少的条件。社会上曾有一种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有意回避现实问题、搞“本本主义”“经院哲学”和“烦琐哲学”,体现不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则从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蕴含的“理论思维”是今天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有力支撑”,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学经典,要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思想深远,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不下大气力、不下苦功夫难以掌握其真谛,更做不到融会贯通。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人们必须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才能更好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客观规律。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必须要看看一看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怎么说的,而不能道听途说。当然,原本的马克思主义并不一定就能够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想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真理的科学学说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必须弄清楚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如果原汁原味都没有弄清楚搞明白,要想在此基础上加以运用和发展,那就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

  要让党员干部了解经典理论的博大精深,关键是要解决好真懂真信的问题。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而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要下大气力、下苦功夫去掌握真谛、融会贯通,而不能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断章取义、发表看法。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才能从实际出发践行马克思主义,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就能够从中感受精神的魅力、汲取精神的动力、寻求精神的定力。

  取精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于我们事业的全过程,并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重实践,发扬务实精神和作风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真懂真信”为的就是“真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进行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同样,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没有实践的精神,探索的勇气,创新的追求,就没有改革开放和中国道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是针对中国问题、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坚定中国自信而提出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具有务实精神,这是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显著特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础是学,关键是做”等等,着力强调务实精神和强化务实作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关注现实,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的研究,以更好为国家发展大局和理论创新服务。(执笔:中共贵阳市委党校马列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贺祝群)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