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高校智库建设重在扬长补短合理定位
张寒松
//www.workercn.cn2017-12-25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智库作为一种相对稳定且独立运作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高校智库是中国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智库与其他智库一道,得到了较快发展。以我省为例,全省高校智库已达70多家,包括研究院(中心、所)、协同创新中心等多种类型,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等领域,贵州大学贵州省大数据应用产业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入围国内有关评价机构中国智库影响力榜单。与此同时,全省高校智库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成果量少质低、整体影响力不足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高校智库建设仍任重道远。

  加快高校智库发展,既要求高校智库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释放的发展智库的政策红利,也需要高校智库扬长补短、合理定位,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高校智库要扬其所长。大学是知识组织,是教育机构,也是研究机构,大学的本质是知识的共同体、学术的共同体、思想的共同体、文化的共同体和道德的共同体。其本质特征是:知识的权威、学术的权威、思想的权威、文化的权威和道德的权威。高校智库具有其他类型智库所不具备的四大优势,一是人才储备优势。二是学科专业齐全的优势。三是学术前沿优势。四是丰富的社会和校友资源。高校是社会各行业人才的输出地,拥有广泛的社会和校友资源,为高校智库积累了雄厚的社会资本。

  其次,高校智库要补其所短。高校智库发展存在的短板主要包括,一是高校、政府、智库三种组织的使命、价值、行为准则之间存在冲突。高校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知识生产强调科学、客观,学术研究是一个基于反思、探索、创造的过程,以应然层面的、相对理想化的情景为参照展开符合学术话语体系规范的研究;政府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制定除了追求科学、可行,还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制约,本质上表现为资源权威分配过程中利益的博弈和调和;智库作为加强知识和政策的桥梁,由于我国高校智库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高校政策研究人员更多的适应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规范,嵌入政策共同体的主动性和嵌入能力不足。二是智库运作经验不足。高校智库的前身是研究所和研究基地,大多数高校智库熟悉科研机构管理,不熟悉智库运作,对高校智库的舆论引导、公共外交、反思批评等功能更是缺乏经验。三是智库影响渠道和能力不足。多数高校智库在积极建立影响渠道方面缺乏主动性,作为智库的推动、设置政策议程的能力相对较弱。

  最后,高校智库需要合理定位。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为;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根据高校智库之优长和短板,高校智库各项功能定位不能等量齐观。高校智库建设的合理目标定位似应是,以政策建言和舆论引导为基础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以战略研究、反思批判和公共外交为三个关键目标。学术研究是高校智库的特有属性,高校智库的倡导和实践,强调学术研究、政策研究、政策咨询、政策传播并重。通过政策建言、舆论引导影响公共政策应成为高校智库发展的基础目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高校智库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多地侧重于为各类智库储备人才。高校智库可以通过让博士、硕士到高校智库实践、顶岗、挂职锻炼等方法,打通高校、高校智库、政府三种组织的知识能力壁垒,培养兼具学术研究、智库实践、政策研究能力的人才。战略研究。高校智库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可以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现实困境问题的突破点和分析框架,这是国家战略决策分析的根本。高校智库因高校的文化传承功能,对高校智库的文化底蕴影响深远,通过高校智库开展“二轨外交”,有利于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

  (作者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阳明学院院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