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在命运共同体中省思国际交往的准则
胡宇齐
//www.workercn.cn2015-04-01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21世纪飞驰到第15个年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节点,给这个年份注入了不寻常的意义。世界要如何发展,国际交往的准则当如何确定,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思考题。中国着眼合作共赢,提出了“命运共同体”思维。各国面对分歧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困难携手并进共克时艰,面对机遇深度合作共享成果,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能不断走向深入。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我们要把握世界大势,跟上时代潮流,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3月28日的博鳌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充满智慧,振奋人心。

  时光穿梭,不舍昼夜,21世纪飞驰到第15个年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节点,给这个年份注入了不寻常的意义。世界要如何发展,国际交往的准则当如何确定,是摆在每个国家面前的思考题。静观各国的答案,有的固守零和思维,有的抱定均势战略,有的着眼合作共赢。而中国的回答,蕴含于“命运共同体”五字之中。博鳌论坛之上,中国清晰地阐述了对世界局势的判断,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号召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在中国乃至世界外交史上都值得标注。

  理念在延续中昭示不凡,智慧在实践中彰显力量。“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植根于中华民族敦厚平和的禀性,契合于中国人“环球同此凉热”的理想,指引着当代中国一以贯之的外交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3年4月博鳌论坛上“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号召,到去年7月出访拉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判断,再到APEC上“共筑亚太梦想”的呼吁,这一理念早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鲜亮底色。感于心,化于行,共同体思维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一带一路”应者云集,亚投行多方参与,各国都在用实际行动为中国方案、为命运共同体投下坚定的赞同票。也正是因为承载着亚洲共同的历史智慧和发展愿景,这一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方式才能在我们脚下的土地生根发芽、蔚然成势。

  从现实情况看,共同体思维蕴含着适应国际发展大势的交往准则。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但规则酝酿调整,多元力量崛起,地区摩擦不断。具体到亚洲,形势更为复杂,大小国家数量众多、力量交织,都面临着自身利益的现实考量,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下磕磕绊绊在所难免;外部力量虎视眈眈、拉帮结派,甚至插手亚洲事务,不时煽风点火。但历史经验同样告诉我们,越是利益交错,就越有潜在共识,就越有合作空间。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呼唤一套与时俱进的秩序,一种符合大家利益的发展方式。可以说,今天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环境不是更恶劣,而是更好、更有利、更迫切了。

  正如自然界中生意盎然的生态系统从来都不是静止的,人类世界处于利益因素、现实考量的波动变化实属平常,无须讳言,更不用逃避。又如各类生物自能在一番自然法则之下和谐共生、共处、共享一般,人类也可在一番大准则下共谋发展。这其中,源于亚洲发展实践的共同体思维,理应成为引领国际交往新实践的航标。打造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按照这一思路谋篇落子,从动态世界中寻求有序平衡。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就不能还搞“老子天下第一”那一套;合作共赢、保障安全,就不能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框框里爬不出来;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就不能老端着所谓普世价值强加于人。面对分歧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困难携手并进共克时艰,面对机遇深度合作共享成果,各国都坚持国际交往准则,长期耕耘精心培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能不断走向深入。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全球一体化深度融合的今天,这样的逻辑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个国家。命运共同体是生存之道,也是发展之策。以“博鳌观点”“博鳌共识”标注新的历史节点,认准发展现实,坚守大义利观,怀抱“兼济天下”的宽广胸襟,秉持“天下大同”的战略视野,人类发展前景必定一片光明。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