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政治安全视域下的网络边疆治理
许开轶
//www.workercn.cn2015-04-1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以互联网的普及为标志,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网络应用技术的层出不穷,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造就了虚拟但客观存在的网络社会与网络空间。在这无形的、貌似平静的世界中,同样也充斥着利益的博弈、权力的角逐乃至强权的肆虐,弥漫着越来越浓重的硝烟味。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网络主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民族国家的基本构成要件之一,网络边疆也随之应运而生,对其进行有效治理,已经成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新场域。

  网络边疆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国家的边疆经历了从陆疆到海疆再到空疆乃至天疆的建构过程,从一维的平面概念变为了多维的立体范畴。随着所谓第五维空间——网络空间的形成,国家的边疆亦从实体的物理空间扩展到了无形的虚拟空间,其内涵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传统意义上主权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的边缘部分拓展为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所涉及的空间范围。相较于国家的传统边疆,网络边疆具有以下特征:

  边界无形,空间范围不明确,打破了传统的国家防卫理念与格局。国家网络国防的主要目标是防范敌人对本国网络信息系统的技术性入侵和借助网络进行现实的颠覆和破坏活动。国家的网络防卫力量不是按照地理空间范围来部署,而是按照电子信息传输和网络系统构建的技术性环节来配置。

  权利交错,利益交互,限制了国家防卫措施的选择度。网络的连通性是建立在各国对信息和技术的共用共享之上的,一些国家和网络行为主体(包括组织和个人)就是利用了这种依赖性攫取利益,从事网络攻击和破坏活动,而国家为此往往陷入两难的困境:明知一些信息和技术存在很大的风险,但又不得不使用,这加大了国家防卫过程中“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可能性。

  网络攻击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加剧了攻与守的不对称性。在虚拟的、以数字为链接的网络空间中,任何主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利用数据链条上的微小漏洞发动攻击,利用各式各样的信息平台随时传输、散播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和信息。这些攻击看不见、摸不着,毁坏于无形,攻心于无声,可谓防不胜防。

  以高科技为支撑,凸显了科技水平在网络边疆防卫中的决定性作用。网络边疆的值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自然环境下的巡逻与放哨,而是在一台台计算机前的信息甄别与技术对抗。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抢占网络国防的制高点。

  敌方多元化,要求提高网络边疆防卫的官民一体化水平。网络边疆的侵犯者除了组织化的侵略者之外,还可能是大量的个体化网民;除了蓄意破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之外,还可能是漫无目的、图一时之快的普通黑客。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网防策略很难应对这种敌方多元化和攻击方式多样化的挑战,必须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全民皆兵,官民一体,才能有效应对。

  我国目前网络边疆安全形势

  网络边疆治理对于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义重大,其可以抵御敌方利用网络发动的战争,防范敌方利用网络进行的窃密和破坏活动,遏制敌方利用网络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打击“三股势力”利用网络策划的分裂阴谋和恐怖活动等。然而我国的网络边疆不仅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且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目前的整体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与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竞争中,我国目前处于相对弱势一方。互联网技术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发明及应用,并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向全球扩张的,西方国家占据着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明显技术优势。到目前为止,全球大部分互联网资源和关键基础设施都由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控。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还具有互联网信息的强大话语优势。当今互联网信息内容的90%以上为英语信息,主要是美英等西方信息,世界知名网站多为西方所设,而用于网络信息搜索、图像传输、视频演示的网站大都来自西方。西方国家利用这样的优势,以互联网为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肆推销其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肆意围攻所谓的“问题国家”。我国从1994年才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作为后来者,在很多时候不得不接受和遵守由西方国家制定和主导的互联网游戏规则。再加上技术上客观存在的巨大差距,目前在与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对于我国网络边疆安全的维护是极为不利的。

  我国现在虽是网络大国,但不是网络强国,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目前我国政府部门、重要行业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大多都是国外产品。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几乎渗透到我国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节点,覆盖了信息技术的所有领域。这些进口的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操作系统等,其密钥芯片和程序上均可能被故意预留控制端口,存在着被非法“入侵”和“窃听”的可能。而一些包括军工在内的中国企业在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后,技术升级、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还严重依赖外方,实际上使设备运转和生产情况时时处于外方的监控之下,甚至还存在被外方远程遥控随时停止工作的可能性。这不仅使我国的网络安全存在很大隐患,而且网络边疆的防御体系较为脆弱,防御能力比较有限。

  缺乏网络主权和网络防护意识,网上泄密事件屡屡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传统有形空间的国家主权和边疆受到挑战和侵犯,往往会引起举国关注。而无形网络空间的主权和边疆受到挑战,却不容易受到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人们无法直观、及时地感知到其发生的变化和出现的事端,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网络主权和网络防护意识的缺乏。从已发生的网络窃密、泄密案件看,主要的安全漏洞有四种:(1)计算机网络定位不准;(2)违规使用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3)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违规连接互联网;(4)交叉使用优盘。我国目前的网络安全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而这些人为的漏洞更为敌手的网络窃密提供了可乘之机。

  网络边疆治理的策略措施

  鉴于目前的形势,强化网络边疆的治理可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搞好顶层设计与战略谋划,软硬并举,内外兼修,切实提高我国的网络边疆治理能力,改善国际网络生存环境。

  强化网络主权与网络国防意识,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谋划。对于网络边疆治理这样事关国家安宁与稳定乃至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工作,首先必须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谋划。其在制订过程中应当强调以下几个原则:(1)要把“网络国防”作为国家整体国防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与其他国防战略形成有效的配合与支持;(2)要着重建设和健全网络安全与网络边疆治理的领导体制,建立和完善各部门之间统一行动、资源共享、情况通报、技术交流等协调与运行机制;(3)要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利用好国家、军队、企业乃至个人的各自优势与特长,形成合力,共筑保卫国家网络边疆的信息长城;(4)要注重平战结合,既要考量战时的应对措施,更要抓平时的常态化演练;既要突出短期效应,更应重视长效机制的建设。

  锤炼内功,切实提高网络边疆的治理能力,保证对本国网络空间的控制权。在激烈的网络竞争和较量中,只有夯实了网络国防的基础,拥有了强大防御和反制敌人的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治理网络边疆,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内功”的锤炼最为关键的是以下三个方面:(1)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与使用。要整合各方力量,重点联合攻关操作系统、CPU、网络加密认证、防病毒、防攻击入侵检测、区域隔离安全系统等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要重点研发若干独创的网络武器,增强网络战中的反制能力,以非对称性方式寻求破敌之策;要大力实施自主国产技术和产品的替代战略。(2)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人员,还要着力提高那些从事网络监控、网络执法、网络对抗等工作的专门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提高“网络哨兵”“网络警察”“网络卫士”们的实战能力,建立起以专业部队为核心、外围力量多元互补的强大网络国防力量。(3)网络边疆治理的制度建设。必须要坚持利用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普遍性、稳定性来有效维护网络秩序,使得网络边疆的治理能够真正建立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之上。

  积极参与国际网络合作,努力改善国际网络环境,争夺国际网络空间的话语权。互联网时代,各国的网络空间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网络边疆的有效治理还有赖于良好的国际网络环境。面对目前对我国不利的国际网络环境,消极的躲避退让肯定于事无补,任由其发酵恶化也不可行,唯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合作,在参与中趋利避害的同时,寻求国际网络环境的逐步改善。为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治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网络问题,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要积极开展网络外交,充分宣传我国的网络政策主张及其正当性与合理性,坚决抵制某些国家在网络领域的双重政治标准;要积极参与制定、修改现行国际网络空间行为规则,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网络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要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为舞台,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对话与磋商,积极促成“国际互联网公约”“打击计算机犯罪公约”等一系列相关国际性公约的制定和国际网络领域反恐等合作机制的建立,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以联合国为核心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网络新秩序。(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