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擘画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蓝图
吴志成
//www.workercn.cn2017-11-28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十九大科学把握当今国际形势新变化,着眼当代中国发展新要求,深刻思考人类发展前途命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外交新思想新理论新战略,深化了党对新型大国外交的规律性认识,也擘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宏伟蓝图。

  一 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奋斗目标

  任何国家的外交都要服从本国的整体战略和发展大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外交工作更要服从、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和根本利益。纵观历史,新中国外交自创立至今始终不渝地坚持服务于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已经进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新时代的对外工作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从本质上说,中国梦与世界梦同频共振,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也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中国人民圆梦也必将给世界各国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必将更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思想将中国自身发展同各国共同发展紧密结合,明确了中国外交为民族复兴尽责、为人类进步担当的重要使命,使新时代的中国外交站在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的前列和国际社会精神道义的制高点。

  近年来,中国外交工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富有成效地为中国梦的实现和国内改革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比如,“一带一路”建设既拉动了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合作,又促进了国内东部、中部和西部的联动发展;北京、杭州、厦门等城市通过主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大型外交活动,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面貌的新变化,实现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新发展,取得了政经联动、内外结合的综合效应,也发出了中国声音,阐述了中国方案,迈上了对外开放和国际影响力的新台阶。

  二 以和平发展为外交政策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这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国家和平,则世界安宁;国家争斗,则世界混乱。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两次世界大战,再到延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世界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战争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惨痛而深刻的教训。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如今,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国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倡导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坚持以协商化解分歧,走出了一条各国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之路;积极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通过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合作框架等机制,促进地区国家安全防务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反恐合作,致力于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促进国际和区域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和可持续安全。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将更加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更有力量完善维护世界和平的机制和手段,更好化解纷争和矛盾、消弭战乱和冲突,为真正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三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治理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他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此,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为实现人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更加强烈,对公正、合理、有效的全球协商共治的需求更加旺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因此,各国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历史性升华,是在艰辛理论探索后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新世纪新时期中国为全球治理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也是一份前瞻性思考人类社会发展未来的“中国方略”。

  四 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区域和跨区域合作理念

  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对古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和提升,是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条件下中国践行区域和跨区域合作共赢、协商共治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一系列惠及世界的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构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为促进周边区域的互联互通与互利合作,为连接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提供了一个相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包容性发展平台,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和广泛支持。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实现沿线各国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商就是要相互尊重,集思广益,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在求同存异基础上走出一条互利共赢之路。共建就是激发和调动每个参与者的主动性,各施所长,各尽所能,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共同推进。共享就是倡议由中国提出,收益则由世界各国分享,要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助力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作为各方推动“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也写入了联合国决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文件。这一理念蕴含着国际合作协商沟通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国际合作扩大共识、协同发展、互利共赢过程的高度凝练,它向世界宣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国家意志,也传递了中国合作共赢的立场主张。可以说,凝聚合作共识、夯实合作基础、抓牢合作主线、维系合作友谊、共享合作成果,不仅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携手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合作逻辑,更向世界各国贡献了探索人类和平发展合作的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中国倡导和推动的事业,已经成为中国引导周边和亚欧区域各国互利合作,带动整个世界联动发展,共同开辟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的共同行动。

  五 以亲诚惠容为周边外交工作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中国是世界上海陆邻国最多、边界历史最复杂、面临周边现实挑战最多的大国之一,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周邻稳定,则国家安全,经略周边在国家发展大局和外交全局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因而积极发展与周边邻国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一直是中国外交的“首要”考量。

  2013年10月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工作方针,体现了中国对周边外交工作的新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遵循这些理念,就要全面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努力使周边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联系更加紧密,共同建设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六 以合作共赢为新型国际关系准则

  当前国际体系正处于调整和变动之中,新兴大国崛起、国际权力格局变动,全球性问题凸显、全球治理亟须深化,各国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共性,而分歧的解决越来越要求合作。因此,如何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是中国在新世纪新时期所面临的重要战略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推动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各个方面。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重中之重,针对一些人担心中美之间可能发生对抗甚至军事冲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理念,成为中国发展和稳定中美关系的目标和指导思想。这一战略理念要求承认发展道路、政治体制的多样性,摒弃零和对抗思维,聚焦合作,管控分歧,尤其是大国之间,更应积极沟通协调,避免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冲突与对抗。这不仅是对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表述,也是对各国关系的表述,而且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国际秩序观的创新发展,引领了世界发展潮流和人类进步方向,为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提供了新思路。

  七 以“正确义利观”为国际交往原则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交往时,既要基于自身国情量力而行,为他国发展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应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与他国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即既维护国家利益又维护国际正义,承担国际道义与责任,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要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在这里,“义”反映的是一种理念,就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利”就是国家交往也要恪守互利互惠共赢原则。在外交工作中倡导并坚持正确义利观,就是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周边近邻国家要义字当头、顾全大局,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对贫穷不发达国家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绝不能唯利是图、斤斤计较;要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弘扬正义、践行平等的价值理念,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

  正确义利观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新中国外交的优良品格,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而且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弘扬公平正义、增强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一面鲜明旗帜,有利于塑造中国负责任的良好国际形象,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软实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拥护和赞誉。

  八 以总体安全观为国家安全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中国既面临着国内和周边安全挑战,也同样需要应对全球不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安全威胁,单打独斗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选择。他指出,亚洲和平发展同人类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合作就是要通过对话合作,促进各国和本地区安全;可持续就是要发展和安全并重以实现持久安全。这种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总体安全观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这一精辟论断不仅为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对外安全合作提供了指导思想,而且强调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通过搭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地区安全和合作新架构,为维护亚洲乃至世界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新思路,是中国对地区和世界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

  作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吴志成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