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不懂的东西就抓紧学抓紧补
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⑥
张顺亮
//www.workercn.cn2017-12-04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种求实的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精神。对于军人而言,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抓紧学、抓紧补,这是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的关键所在,来不得半点马虎。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正所谓: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知,懂也,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事物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战争波诡云谲,战场扑朔迷离,对任务、我情、敌情、时间、地形等懂得越深、越真,把握得越准确、越全面,定下决心就越精当,战役谋划就越精确,战术实施就越精准,胜算几率也就越大。

  战争千古无同局。军事领域从来就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变化和意外最为频繁的王国。很多东西都可以复制,惟有战争不可能。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所不知,也不可能无所不能。遇到不懂不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手段,既是必然,也属正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不可怕,不懂不装懂,不懂就弄懂,只争朝夕抓紧学,一丝不苟抓紧补,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毛泽东说过:“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正如陈毅所总结的:“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中国战争的实际,去发现和掌握中国革命军事的总规律。”正是不懂就学,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使毛泽东创造了万里长征、三大战役、抗美援朝等战争史上的神话,成为一位纵横捭阖的军事统帅。

  刘伯承元帅有一句名言:“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懂与不懂,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影响战争胜与负、成与败的分水岭。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情况不明决心大,思路不清胆子大,结果只能是一触即溃,甚至不战自败。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洋顾问”李德,就是不懂不问不学也不听,一意孤行,盲目蛮干,把中国革命推到了濒临绝境的边缘。

  如今,国防和军队建设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有新气象、新特点。具体到备战打仗上,将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很多新考验、新挑战。战争形态加速演变,作战方式深刻嬗变,科技手段日新月异,军事理论层出不穷,使命任务更加繁重……面对呈几何级增长的变化速度,不抓紧学,一觉醒来就可能落伍;不抓紧补,可能未上战场就败局已定。

  眼下,制约我军备战打仗的一个源头性问题,就是对未来打什么仗、怎么打仗若明若暗。有的官兵不是一点不懂,而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说不懂也能讲一套,说出个一二三来;说懂又讲不透,没有真正搞明白。如此这般,一知半解,心无定数,必定跟不上安全形势发展,跟不上作战任务转换,跟不上作战对手变化,如何获得迈向未来战场的通行证?

  未来作战不会是历史上哪场战争的翻版。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并不取决于其距离上一场战争的时间跨度,而是取决于它对下一场战争的理解深度和准备程度。打赢明天的战争,须做好今天的准备。学习是第一位的备战。只有瞄准不懂的,抓住不会的,及时学习、及早弄懂,固强弱项、补齐短板,切实做到知世界军事发展大势,知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知强敌强手战略调整,知战场空间多维拓展,真正把现代战争机理搞清楚,把我军将来要打的仗弄明白,方能抢占优势、掌握主动,牢牢把握未来战争的主导权。

  “况夫为将之道,疆场之安危,三军之死生系焉。”领导干部是要挂帅出征、决胜疆场的,该学的不学,该懂的不懂,影响国之安危、军之荣耀。言战先研战,胜战必知战。要想在未来战场上展示战将风采、树起胜战大旗,就要拿出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来一场大学习,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贴近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全力以赴为之,殚精竭虑思之,激流勇进成之,真正做到懂打仗、善谋略、会指挥。

  著名明清史学者阎崇年曾对媒体说:“我整天就钻明清史那些事儿。还是对自己研究的东西说一说吧,不研究的东西不敢说。”不研究,不敢说,对专家而言,这是一份清醒与谨慎;而对军人来说,则是一种耻辱与失职。因为,战争是公平的,对于不懂的东西不知不研、不学不补,是要流血流泪、出丑出局的。这是战争铁律,也是血的教训。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