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切莫片面理解军民融合
李英成 易淼淼
//www.workercn.cn2018-06-05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在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技术领域,不能出现民营企业有,军方就不需要发展,民营企业强,军方就暂停继续研发的情况。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地双方都要深化认识,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利益壁垒,做到应融则融、能融尽融。当前,军民融合由浅向深不断发展,“能融尽融”之势日趋见长。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有些领域军方自主意愿弱化、主动权渐失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如有的单位把军民融合片面地理解为依靠地方,不能准确把握“应融则融”的界限,一些本该由自身承担的建设任务借口军民融合交付地方完成,在融合方式的选择上有时显得简单草率,一律外包了事,甚至当起了“甩手掌柜”。

  军民融合的要义在于取长补短,“军转民”促进国防科技造福社会,释放更大经济效益;“民参军”补齐军队发展短板,助力国防建设更稳更快。从军方角度来看,融合的目的应该是互利而非取代,是军队和地方共同发展,而不是有所偏废;融合的方式应该是依托而非依赖,是借用他山之石。“甩手掌柜”做法的实质是在转移建设任务,回避建设责任,这种行为并不可取。军事建设可以打破藩篱广泛吸收民营企业技术优势,但有的项目却不能全权委托外包。因为,能打胜仗的核心能力无法外包,危及存亡的安全底线不能外包,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不可外包。应该说,军民融合更加要求军队树立大局意识,强化风险管控,强化需求论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国防建设中去。

  国防建设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并保持核心军事能力。既然是“核心能力”,那就应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核心军事能力可以依靠军民融合得以提升,但不能指望完全通过购买获得。核心军事能力建设,军方责无旁贷。一方面,核心军事能力的形成和保持,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既需要延续传统优势,也需要不断自主创新,需要发挥军方之力。另一方面,核心军事能力往往是制胜战场的关键所在,建设发展更加强调自主性,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牢牢掌握主动权。这就意味着,军队对于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责任不能因为军民融合的开展而发生转移,军队必须自己挑起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大梁,无论是大国重器的研发制造还是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都只能借助军民融合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而不能指望直接外包给社会企业解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日益国际化,产品生产与企业控股往往与潜在军事对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新技术泄密风险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和军队防范的重点。值此背景下,理想的融合是技术上的融合,即利用社会企业技术优势弥补自身短板,同时提升军队科研队伍自身素质;而产品的融合则风险较大,即依靠简单的产品整体外包来满足军队需求,军队科研队伍自身反倒止步不前。安全底线影响战争成败,关乎军队存亡,无视安全底线的军民融合方式实不足取。

  军民融合旨在双方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不能在依赖社会企业的过程中逐渐涣散。在直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技术领域,不能出现社会企业有,军方就不需要发展,社会企业强,军方就暂停继续研发的情况。就我军信息系统而言,由于自身基础薄弱,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一些信息系统建设通常采取外包的方式研发,信息系统后期的维护和升级都易受制于人,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当初是由于技术匮乏,所以选择外包了事,因为选择外包,所以继续忽视技术发展,如此恶性循环下去,终会变成对某些社会企业的高度依赖。而对于信息化战争而言,存在外界依赖就等于存在受制于人的命脉,一旦社会企业经营不善倒闭或被敌对势力策反收购,军方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境地。对于关键性领域,即使军方暂时落后,也要在军民融合中发扬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寻求新的突破,因为关键技术买不来,过度依赖后患无穷。

  好风凭借力,军民融合为军队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军队建设要摒弃“甩手掌柜”的幻想,以实干家的姿态撑起深度融合之帆,建设核心能力、守住安全底线、培养创新精神,凭借军民融合的东风,激流勇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