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经典文献-正文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陈耀辉
//www.workercn.cn2015-01-27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前不久,刘云山同志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指引我们胜利前进的伟大旗帜。”这个评价表达了全党全民的共同心声,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中,邓小平理论无疑是一个光辉的典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景仰,奉为圭臬和楷模。

  一、坚持中国特色,“走自己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理论潮流,也是我们党始终关注的最为重要的理论热点。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中国革命的成功与挫折无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非得失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概念是“中国化”。顾名思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化”成中国的理论。化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并具有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只有这样的理论,才是中国人民所需要的。也只有这样的“中国化”,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众所周知,邓小平理论是最典型的中国特色理论,“走自己的道路”,是邓小平理论最响亮的政治宣言。

  回顾改革开放之初,当时虽然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但是中国到底要走一条什么道路,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从理论上说,我们当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具体来说,这个社会主义道路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应该怎么走?却莫衷一是。

  当时在国际上,“社会主义”牌子的国家不少,可是后来不是散了,就是倒了,剩下的,也与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他们的道路我们显然不能走,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没有为我们准备现成的答案。事实上,正如刘云山同志所说“在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正当中国人民处于艰难抉择的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以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为中国人民设计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胜利之路,这就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由此诞生。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其最具光彩、最有创意的理论建树,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所取得的最为重要的成果。

  邓小平指出: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现实“倒逼”的结果。因为我们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只能走自己的道路。而事实上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邓小平同志一再鼓励我们,“胆子再大一点”,实际就是让我们增强道路自信。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走自己的路呢?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5000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在世界历史上曾经独领风骚,近百年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取得的一系列光辉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完全有资格、有条件、有能力走自己的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创新之路,成功之路。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这条道路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同志,而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典范。

  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之一是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点,这就是它的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显著不同之处是,它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的结论,而是敢于面对一切新鲜的事实和经验,正如马克思在谈到辩证法的本质时所说,“它对每一个已经生成的形态,都是在运动的流中,从它的暂时经过的方面去理解;它不会屈服在任何事物面前,就它的本质说,它就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资本论》“第二版的跋”)。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革命精神。而邓小平理论恰恰是这一精神的典型代表。它的突出的特点——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征,也是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拥护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在当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不仅需要有洞察历史的卓越智慧,而且需要有无与伦比的政治勇气。因为所谓破除迷信,实际就是破除对“偶像”的迷信,所谓解放思想,实际就是解放被禁锢的思想。在当时,这是要冒极大政治风险的。但是邓小平同志以其伟大政治家的气魄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置个人毁誉于度外,毅然决然地发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呐喊,使全党全民为之警醒。他的鲜明的理论风格和政治勇气,永远值得全党同志学习。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是打破僵化,就是不拜倒在任何偶像面前,就是相信一切都在“运动的流中”,相信辩证法的伟大法则,相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此而言,邓小平理论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因此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卓越典范。

  三、实事求是,反对“本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公开声明,自己是“实事求是派”。他甚至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实事求是的推崇和对本本主义的否定。实事求是始终是贯穿于邓小平全部思想和实践活动中的一条红线,是邓小平理论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实事求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中国,最大的实际有两个,一个是我国有13亿人口,有5000年传统文化的积淀。这个力量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另一个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其表现之一就是,邓小平理论完全是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的,完全是为着解决中国人民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而创立的。

  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人民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解决温饱,实现小康。由于文革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群众的日常生活面临极大困难。日常消费品供应严重不足,几乎全部凭票供应。在广大农村,甚至连“吃饱饭”都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脱离中国这个最大的实际,脱离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来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那就是空谈,就没有任何意义。而邓小平理论的最成功之处,恰恰在于它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因此,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也是最受人民群众拥护和欢迎的。

  他在南方谈话中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在谈到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时,他又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三个判断标准之一。所有这些都说明,邓小平理论是完全从中国人民的生活实际出发的,是实事求是的楷模。

  综上所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胜利,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胜利,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胜利,是邓小平理论的胜利,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成功,而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和光辉典范。(作者系白山市委常委、副市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