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经典文献-正文
罗荣桓:达到三个过硬,问题就迎刃而解
周宗文
//www.workercn.cn2016-01-11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罗荣桓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在此方面有一些广为传颂的事迹,这些事迹凝结着他的政工智慧。

  1939年3月,罗荣桓与陈光率115师师部和主力一部进入山东,参与指挥樊坝、梁山等战斗,重创日伪军。但是主力部队经过多次激烈战斗,减员较多,可是补充兵员却很困难。1940年初,地委政府工作部长于化琪在向罗荣桓汇报工作时谈到地委书记宋子成为解决补充兵源问题急得生了病。罗荣桓说:“这是个大问题,想想看,用什么办法解决,我看办法总是有的。”

  过了几天,罗荣桓召集地方和军队的几十名干部一起开会,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开门见山道:“主力部队入鲁以后,经过多次战斗,减员比较多,兵员确实需要补充。但解决兵源问题要有条件哩!现在鲁南各地党的组织还没有普遍建立,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地方上也有困难,硬要是不成的。”他强调:“要让群众来参军,我们必须过得硬。一要作风过得硬,对群众要秋毫不犯,消除群众对我们的误解;二要打仗过得硬,要打出我们的气势和声威,让群众认为我们能打仗,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三要组织过得硬,要在地方建立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达到了三个过硬,兵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接着,他进一步指出:“首先要广泛深入地发动群众。群众觉悟提高了,兵源的问题自然就好办了。”“现在不是要地方支援部队,而是部队先要支援地方。要从部队中抽调一批干部,深入到群众中去,帮助地方做好发动群众的工作……”

  听到这里,军队和地方的干部思想上的疙瘩解开了。罗荣桓在会上还宣布:从主力部队抽调一百多人组成工作团,由师政治部的科长彭亮带队,分赴农村,深入群众,帮助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工作团下去以后,很快建立了50多个群众工作点,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基层政权和工、农、青、妇等群众组织,激发了群众的抗战热情。八路军靠过硬的作风和能力,赢得了群众。不久,临郯苍平原出现了“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兄带弟,儿别娘,父送子,妻送郎,前呼后拥上战场”的局面,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抗日武装力量都有了很大发展。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