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铭记伟大历史 彰显学术话语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本刊课题组
//www.workercn.cn2015-11-30来源:求是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按照这一要求,抗战研究的“国家队”和“地方队”紧密配合、各尽所能,全力进行史料的整理发掘和史实辨析,这些史料进一步确证和还原了历史,填补了文献空白。

  今年,学术界和思想理论界全面准确地概括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具体表现,对片面夸大蒋介石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贬损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有力批驳;正确界定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成为中流砥柱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答。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启示是今年抗战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主要启示有: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三是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四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一些外国学者撰文论述中国抗战贡献指出,中国对二战的贡献之所以被西方忽视,主要原因是冷战的发生,阻碍了西方认识中国的进程。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在二战中的角色不仅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对世界也有重要意义。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及时作出决策部署,相关领导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广大科研机构和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推出大量学术含量高、学术影响大的科研成果,有力烘托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纪念主题,充分发挥了思想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在纪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确立起中国在抗日战争问题上的学术话语权,在国际国内产生很好的影响和效果。

  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抗战史研究指明正确方向

  2014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重阐明伟大的抗战精神,着重阐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明确提出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起点等重要观点。今年,党中央作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定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开展相关纪念活动和理论研究指明方向。

  7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25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就如何深入开展抗日战争研究提出要求。他强调,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必须坚持正确历史观、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舆论宣传工作,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这篇重要讲话,对做好纪念活动期间的理论研究和成果宣传作了明确部署,对今后深入系统开展抗日战争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9月3日前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和宣传进入高潮。习近平总书记接连发表重要讲话,成为这次纪念活动中具有标志性的系列文献。在9月2日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阐明正确的英雄观;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阐明了正确的历史观。

  在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紧扣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深刻阐明70年前的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历史启示,发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时代最强音,也是对整个纪念活动主题的理论升华,使这次纪念活动期间的理论研讨和经验总结,站在了新的思想高度上。

  二、活动多彩 成果丰硕

  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和思想理论宣传部门,加强规划和力量整合,加强史料收集和整理,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研讨,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从各领域、各角度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举办一系列高端理论研讨会。今年,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央有关部门、各地相关部门和有关研究单位召开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凸显出数量多、规格高、国际性强等鲜明特点。比如,应俄共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于9月23日至27日率中共代表团赴俄罗斯出席两党在哈巴罗夫斯克市共同举办的“共同胜利的70年”研讨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于9月2日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

  (二)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学术专著。由于中央高度重视,各部门、各研究单位积极配合,今年发表的研究抗战的理论文章和学术专著远超往年。特别是中央主流媒体从4月开始开设专栏,发表大量理论文章。比如,柳千岸《中国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终点》(《人民日报》2015年9月2日)、黄坤明《弘扬抗战精神 推进伟大事业》(《人民日报》2015年8月14日)、李文《正确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史三个重大问题》(《人民日报》2015年8月15日)、曲爱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求是》2015年第16期)等。这些文章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阐述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贡献、抗战精神等重大问题。此外,还出版了一批学术专著,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等。

  (三)公布和发现了一大批重要史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按照这一要求,抗战研究的“国家队”和“地方队”紧密配合、各尽所能,全力进行史料的整理发掘和史实辨析,这些史料进一步确证和还原了历史,填补了文献空白。这些新史料主要有: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出版的《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的“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程发布的第二批调研成果等。

  (四)修正了一大批重要数据。数据是史料的重要内容,数据的准确是历史研究科学性的重要体现。今年的抗战研究修正了一些重大数据,夯实了史料支撑。主要有:中国抗战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在中国造成一次性800人以上伤亡的惨案至少有173个;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超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人,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

  (五)辨析了若干重大史实。长期以来,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加上一些人持有的历史偏见,对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等重大问题存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观点。对这样一些重大问题,今年的抗战研究坚持鲜明立场、以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述予以辨析和批判,澄清了事实,讲清了道理,形成了共识。

  三、研究深入 影响扩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按照“总体研究要深、专题研究要细”的原则,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确定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按照这一论述,学术界和思想理论界在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重要突破。

  (一)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通过研究,基本形成以下共识: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历时长达14年,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持续时间最久的反侵略战争。14年抗日战争是一个整体,前6年为局部抗战,后8年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起点是全国抗战。这一共识的形成,是此次纪念活动中最为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一直是抗战研究的重大问题。近年来,研究者从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内涵、表现和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今年,学术界和思想理论界把这一问题作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包括:全面准确地概括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具体表现,对片面夸大蒋介石和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贬损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有力批驳;正确界定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的关系,提出把两个战场放在抗战的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中,动态地进行把握,认为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发挥着抗击日军的主要作用,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牵制和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成为中流砥柱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答等。

  (三)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基于西方中心论的传统,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片面强调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强调美、英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轻视中国抗战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作用。今年的抗战研究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的共识主要包括:东北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为英、美、苏等反法西斯国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准备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后方基地,有力支持了盟军在太平洋方面的作战;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推动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立,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设计和国际组织的创建等。

  (四)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3日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围绕这一重要论述,学者们深入阐释,把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主要归结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实施正确的战争指导,确定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有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创造两个战场战略格局,能动把握战争主动权;结成反法西斯国际同盟,争取广泛的国际同情和支援等。

  (五)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这个问题也是今年抗战研究的一个重点。思想理论界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进行研究阐发,形成共识,主要包括:抗日战争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抗日战争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六)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启示是今年抗战研究的主攻方向之一。主要启示有:一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爱护、倍加珍惜。二是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自立。发展仍然是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坚决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综合安全。三是必须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四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始终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七)关于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一直是抗战研究的重点。今年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挖掘:一是系统阐释抗战精神的形成。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重大贡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二是全面准确地揭示了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三是全面阐释了抗战精神的伟大意义。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八)关于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抗战贡献和中国抗战研究。一些外国学者撰文论述中国抗战贡献,并与中国学者共同切磋中国抗战问题。他们指出,中国对二战的贡献之所以被西方忽视,主要原因是冷战的发生,阻碍了西方认识中国的进程。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中国在二战中的角色不仅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对世界也有重要意义。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学者的长期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抗日战争问题上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的来看,与以往相比,今年的抗战研究呈现出鲜明特点。一是尊重史实,客观公正。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用唯物史观认识和记述历史的要求,今年的抗战研究更加自觉地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研究抗战,尊重历史,做到了科学、客观、公正。二是紧扣主题,放眼未来。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主题,今年的抗战研究不论是研究重点的选择,还是对抗战精神、抗战意义等的阐释,都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和平发展。三是全面系统,重点突出。今年的抗战研究囊括了抗战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伟大的抗战精神等。同时又突出重点,把主攻方向放在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四是总体把握,敢于亮剑。今年的抗战研究着力从总体上把握重大关系,如局部抗战和全国性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等。同时,还以史料为基础有力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五是国际视野,创新话语。今年的抗战研究把中国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进行,并初步形成、确立起中国在抗日战争问题上的学术话语体系,这是最显著的成果之一。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