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理论书库-正文
山西文明史
张正明
//www.workercn.cn2015-08-04来源: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华文明的“直根”

——读《山西文明史》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状态。走出传统政治叙事框架,重新理解和认识区域文明史,还原区域经济、文化丰富多彩的面貌,是提升区域史研究,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文明,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的一个途径。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茂林等编著的三卷本《山西文明史》,就是这方面研究的新尝试。

  山西区域历史具有文化丰富、内容多样的特质,是由其独特的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所影响,由其源远流长在历史进程所体现,由其灿烂辉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所支撑。

  《山西文明史》,将山西区域文明置于中华文明演进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全方位探讨山西的区域经济、文化演进过程、基本内容与特征,切实把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山西文明史》把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研究,使山西有一个更为宽广的历史文化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把握这个文明组成部分的产生与发展,而且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与伟大。山西区域文明是支撑、彰显和诠释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力量,是中华文明的“直根”,山西区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绵延性、包容性、多样性相统一的缩影,同时在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都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成熟形态,许多影响中华文明发展方向的改革,首先是在山西地区展开的,进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山西地区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文明交汇连接的天然通道和重要场所,山西是古代多民族文化的熔炉,多样性的文化孕育了许多变革思想,从而不断引发改革,促进着社会进步,为中华文明进程的延续提供了动力。

  《山西文明史》突破区域历史经济、文化研究的传统途径,运用文明史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山西文明史,从文明史的理论解读山西的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政治沿革、文化演进、环境变化和心智活动,探讨山西作为中国一个区域比较稳定、地方特色比较明显的地区,在当今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历史探讨,提供新的分析,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山西区域的历史、经济、文化。例如,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文明门槛的标志,过去学术界一般采取恩格斯的论断,认为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步入了文明时代。但是,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文明的肇始与形成是一个动态而且漫长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只有文明的各个要素发展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最终形成文明。也就是说,某一个文明因素不一定是文明形成的必然标志,因地区不同,反映文明进程的标志性要素也不相同,而且,不同地区文明因素的特点也不同。地理环境、气候变迁、人地关系都是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因此,文明的标志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标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山西文明史》在研究方法上,以时代变迁为经,空间发展为纬,共分三个时期,八个阶段,计十五章,一百五十余万字。作者利用传统资料,认真吸收最新成果,特别是文物、考古、方志、民俗学、人类学,描述山西区域文明演进路径和特征,以浓墨重彩表现文明进程中的亮点和重点,突出文明演化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事物和重要人物。同时对历史进程中构成山西区域文明的各个要素进行认真梳理、总结和思考。作者认为,史前到秦汉是山西区域文明的初创、成熟和扩散时期,魏晋南北朝经隋唐到辽、金、宋、元时期是山西区域文明进一步丰富、发展并达到最高峰,明清时期则出现了新的经济、文化发展因素,因而有了与之前显著不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西区域文明的活动重心和发展不尽相同,共同点却是务实求新、兼容革弊、诚信尚义、宽厚耐韧的品格。

  总之,《山西文明史》是一部比较严谨、视野较宽、内容丰富的学术著作。(作者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终身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