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欧美版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自我狙击
李少丹
//www.workercn.cn2016-10-0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分享到:更多

  

广义上来讲 ,全球化进程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就已经开始。西班牙等国通过大航海将全球化带入1.0版;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崛起使全球化升级为2.0英镑时代;凭借二战后的巅峰地位,美国开始引领全球化3.0版新潮流,并在冷战终结苏联解体后,将全球化3.0版推广至全球几乎各个角落。

  以上全球化三个版本,均是由西方大国主导和大力推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全球化约等于西方化。全球化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资本的逐利性,因此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最主要的特点和内容,西方借此将非西方世界纳入由其主导的全球市场、价值链和价值观体系。欧美版经济全球化也因此攻城略地,高奏凯歌突飞猛进,似乎所有国家、群体和阶层都能够从中受益。

  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开始遭遇自我狙击,在价值观上失去感召力,国内政治议程上丧失一致性,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民福利的普惠性也日趋减少,最终出现目前经济全球化的逆行态势,英国脱离欧盟便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例证。因此,欧美国家内部正在对其自身主导的全球化进程进行狙击,成为自己反对自己的黑色幽默。

  一、何谓欧美版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全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在经济与科技推动下通过全球性的生产结构和世界性金融市场的作用更紧密地联成一体的过程,特别是在二战结束以来,欧美国家在全球贸易、生产、金融、投资乃至知识结构等层次上不断整合,形成今天的一体化全球市场。

  第一,资本的逐利性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根本动力。以跨国公司为例,其为获取最为丰厚的利润,将生产过程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最大限度减少原材料、劳动力投入的成本,从而形成生产、投资、销售乃至金融的全球化;而国内经济发展与民众福利则通常不是跨国资本考虑的优先选项。

  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利最大。在这一全球统一市场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设置全球经济治理的议程、目标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对地区和国家层面的金融危机做出应对;中国、印度、巴西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居于全球市场的外围领域,通过产业转移进程而不断融入全球市场,同时调适自身以适应欧美主导的国际经济规则与惯例。为此,全球价值链中的绝大部分利润为欧美发达国家所收获,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同时承担着环境污染、能耗高企等负面外部效应,进而造成全球经济在投资、金融和贸易等领域存在着严重失衡局面,经济发展也缺乏相应的包容性。这一态势直到近年来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相对实力的崛起才有所改观。

  二、现阶段经济全球化遭遇自我狙击

  现阶段的欧美版全球化源自于资本力量的推动,并在经济周期的高潮阶段为各国、各地区的民众所支持。但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本轮全球化的经济增长动能释放殆尽,经济全球化开始遭遇自我狙击,在政治议程、价值观、国民福利乃至国家安全等方面均遭到全方位的否定,相当多的人士开始另辟蹊径寻求全球化时代的小国寡民。

  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出现倒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间的共同合作来抵御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挑战,也是走向更为深入的经济全球化的步骤之一。但随着全球化负面效应的不断增大,严重到使区域化已无力抵御全球化的影响,部分国家开始考虑收回曾经让渡出的部分主权,通过自我救助的方式来应对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欧盟面对债务危机和难民危机的一筹莫展,使极度情绪化的英国民众选择脱欧这一路径,并极有可能向其他国家扩散。

  第二,地方分离主义再度兴起。英国公投脱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全球地方分离主义,加拿大魁北克、苏格兰、北爱尔兰、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等地的独立运动也蠢蠢欲动起来。原本经济全球化的高歌猛进使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或谈判)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人们相信,通过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将使分离主义失去动力和民众支持,类似欧盟一样的超国家组织将能够与民族国家分享民众政治认同乃至在未来取代民族国家。但治理失灵的欧盟使民众意识到,高高在上的欧盟官僚和政治精英并未真正关注民众切身利益诉求,相反,地方权威和机制却可以在地方层面提供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满足当地民众诉求,从而形成认同下移的逻辑,再加上历史文化等背景因素的驱动,一经政客煽动,地方分离主义自然再度兴起。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