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翼齐飞”
建设文化强国的“主心骨”
朱岚
//www.workercn.cn2015-05-29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力推进,丰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拓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和空间,彰显着中国理论的强大优势和生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来考量,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等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进行了战略部署。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指明了方向。

  指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持续加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十一五”以来,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将近18%,远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央财政设立专项支持国家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向基层倾斜、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2002年至2012年,全国共竣工公共文化设施项目近3.5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的占99%;全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全覆盖,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达到65.3%.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加快融合,服务方式不断创新,服务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加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

  指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创意、信息等产业融合,各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和文化服务业务、各类新兴文化业态发展迅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文化产业呈现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文化企业数量已达130多万家,比2008年增加176.6%;从业人员1760万人,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一个重要方面;营业收入超过GDP总量的3%,今年有望达到5%左右。2014年文化产业对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5%,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指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序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由点到面稳步推开,取得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不断深化,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愈发突出;政府文化部门职能转变加快,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进一步理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政策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新创造的环境正在形成;扩大文化对外开放领域,拓宽文化交流渠道,创新文化交流方式,提升对外文化贸易水平,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辉煌历程,是坚持以中国理论为指导的生动体现。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力证明了中国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了我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底气和信心,鼓舞我们更加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新的文化建设实践,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