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头条-正文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刘洪辉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前不久,中国科协公布了第九次全国公民科学素质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我省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由2010年的3.3%上升为5.07%,增长了1.77%,超额完成了我省“十二五”5%的目标任务,标志着我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已从探索起步阶段进入科学提升的新阶段。2016年至2020年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的最后五年,国家已确定了“十三五”末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10%的目标,中国科协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我省到“十三五”末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应达到8.7%的目标。我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走科学提升之路,立足现有基础,统筹规划和推进,创新理念和方法,有效聚合各方面社会力量,加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在更广泛领域和更深层次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一、列入发展规划,与各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衔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关系国计民生,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一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加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为“十三五”时期一项重要工作进行布局。二要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一道列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各项文明创建体系,一同部署、一同考核、一同宣传,推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反对愚昧落后和封建迷信,在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要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为一体,把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任务,统筹规划科普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开展文化惠民和科学普及工作。四要大力推动科研与科普的有效结合与衔接。要加快打通科研与科普之间的通道,让科研成果通过科普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科普更好地成为科研的基础支撑和重要的人才培养手段。五要结合国家和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和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在科技计划中增加科普任务的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在科技进步奖中加大科普成果奖项比重,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

  二、聚焦学校、社区和农村,推动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青少年时期是个人科学素质养成的关键阶段,社区则是养成科学习惯的关键场所。一要聚焦中小学,做好科学教育的文章。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科学素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让学生们结合课程教育进行动手实践,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将科学教育与科学普及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各级科技馆专门科学教育阵地,推动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课程有效衔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多部门合作推动科学教育普及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大专院校科普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普生力军作用。二要聚焦城乡社区,做好科学生活的文章。以科学生活为主题,统筹设计社区功能,规划布局设施,营造环境氛围。以提升居民素质为目标,整合各种教育宣传设施,组建社区大学,统筹开展科学普及、党员教育、文化宣传、卫生健康等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让广大居民置身其中,自觉学科学、用科学。以农民兴趣和生产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适宜农村科普的新内容、新方法,引导广大农民养成科学的生活和生产习惯,并更多地依靠科技致富。

  三、创新理念和方法,推动科普工作科学化水平提升。科普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环节和方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注意运用信息化和市场化的手段,增强科普实效性。一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化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使科学教育产品和宣传普及方式更贴近各群体消费特点。二要实施“互联网+科普”计划。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建立网络科普大超市,搭建网络科普互动空间。特别是加强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科普信息化建设,普及用好微博、微信等新型客户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多渠道全媒体精准传播。三要推动科普教育与旅游休闲结合。支持和引导旅游景区、大型商场建设专业性科普场馆,设置专题性科普设施,开展互动性科普教育活动,寓科普于旅游休闲活动之中。四要变政府包揽为购买服务,把科普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向社会招标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引导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壮大,培育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普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