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研究与实践
任乃俊
//www.workercn.cn2016-06-08来源:中工网—《河北工人报》
分享到:更多

  

  我国煤矿重大以上事故多为责任事故,管理因素分析主要存在一些问题。为此设计新的安全管控模式,在《煤矿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控体系》中融入风险评价方法,建立以“规范的人性化管理方法,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严格的责任落实机制”为核心,科学规范的《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体系》。

  一、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机制。

  1、安全风险管理是使系统的安全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保证系统是安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规定。事故的演变流程为:危险源在超出设定安全界限状态下,形成隐患→隐患在受到外部因素刺激下产生不期望的后果→产生的后果造成事故发生。

  2、安全风险评价是从危险源向事故演变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保证危险源在可控范围,消除隐患和事故致因,从源头上预防事故发生。为此建立《安全风险管控程序》,各级层责任明确;制定《矿井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系统、工作面风险评价表》、《班组、岗位现场隐患排查评价表》,详细分析各工序存在风险及等级、需采取的措施;现场悬挂专业《事故树》,控制因素明确;研发《煤矿虚拟现实安全培训系统》提高员工素质;建立《现场应急救援体制》实现快速高效救援等。

  3、针对具体系统或作业项目,从事前、事中、事后实施“三级风险防控机制”。

  (1)、事前安全风险评价。

  事前(工作前),各级管理人员分层级对管辖系统进行全面风险评价,制定针对性措施,超前防控。包括:矿井重大危害风险评价、井下区域性风险评价、矿井安全生产系统改变和调整前、单项工程开工前、作业规程和安全措施制定前等。

  (2)、事中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价。

  事中(工作过程中),现场进行隐患排查、评价与隐患治理,进行过程风险控制。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定期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价、特种作业人员班中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价、作业项目开展过程中,现场集体作业及单人岗位随时排查隐患与风险评价治理。

  制定《事故隐患分级、分类认定标准》,将易发生事故的特殊生产工艺、人的行为因素、环境安全状况、设备完好情况以及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部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范围。制定各工种《班中隐患排查图表》,全面准确地列出可能出现隐患内容,便于准确、无遗漏排查隐患,进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等级确定治理等级和措施。

  (3)、事后安全风险再评价。

  事后(隐患治理后),对隐患治理效果再评价,保证治理到位;对系统进行安全风险再评价,确认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确保残余风险达到最低可接受水平,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闭合。针对发生事故后(包括未遂事故)开展专项评价:事故分析→确定造成事故因素→找出触发致因→对照专业事故树查找管理漏洞→确立整改措施→对改进后的管理状态再评价等。

  二、实施科学的风险管控措施。

  1、将安全管理行业标准融入作业规程中,制定工作执行标准,实现安全管理与生产操作的统一;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辨识危险源,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或定量预测分析,寻求最佳的危险源控制与处理对策,达到系统安全的目的。

  2、根据系统风险评估等级,采取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案,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控机制与措施。针对现场实际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科技攻关,采取一系列的科技管控措施,确保管控有效。

  三、强化各级安全责任落实机制。

  1、强化逐级检查,矿领导检查专业组→专业组检查区队→区队检查班组→班组检查岗位。对漏查隐患或治理不及时到位的,由上一级进行追究,确保执行到位。

  2、加强各层级安全责任意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集中体现在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安全监督检查体系、安全责任前追后纠体系、安全管理制约体系”。

  3、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开发《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实现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网络化,确保隐患发现及时、责任明晰、措施准确、治理到位。

  基于现代风险管控方式,将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评价相结合,创建的《煤矿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达到了“超前预判、超前防控、过程控制”的管理高度。(作者单位:冀中能源张家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