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斯文的优胜
王蒙
//www.workercn.cn2015-04-23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放在了更加凸显的位置。去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我又亲耳听到,习近平同志强调核心价值观建设非常重要。我个人看法,价值观的问题,关键在与人心的对接。

  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套价值观,都有是非、善恶、曲直的观念。比如到杭州岳飞庙,我们都崇敬岳飞,而秦桧则为人所不齿,这说明我们的价值观很清晰:爱国、忠贞,是我们所崇尚的,而陷害旁人、出卖民族的利益,则是我们最反对的。

  那么,这些价值观是哪儿来的呢?它必然和继承传统文化、阅读传统经典有关系。

  比如知恩图报,传统经典里就有许多记载。《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讲道,韩信年轻时很困窘,一位漂洗丝绵的老妇人给他饭吃,韩信说“涓滴之水当涌泉相报”,每当看到这里,我眼睛就发热,这样一个胸有大志的堂堂男子汉,能加倍回报帮助他的恩人,这种精神让人感动,使人难忘。

  所以说,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大大有利于挖掘开拓我们的精神资源,丰富我们的价值内涵,使我们在谈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不光是背24个字,而是能够把这24个字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验、自古以来的爱憎联系起来。有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作参考、为依托,我们对价值观建设的认识就会达到一个新的深度、高度和厚度。

  中国的文化,我称之为道德理想主义,它认为,世界上的各种问题,根本上要靠道德的力量来解决。《论语》把道德解释得很接地气,孔子认为道德的根本就在家庭,就在童年,就是孝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治国的根本在于仁,仁的根本在于孝悌,有了孝悌,就有了价值观的依据。在阅读《论语》时,我们能感受到孔子对人性的呼唤和喊话,他希望通过每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使国家的状况变好,秩序得到维护,人民的生活能够更加美好。

  有人说,传统经典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这种说法靠不住。文化、价值,有它的超越性,不是只一种社会才有的,那样就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太呆板了。比如诚信,自古以来,古今中外,都是肯定的,而欺骗是人们所厌恶的,这个“诚信”就具有超越性。

  中华文化基本格局的形成,距现在两千多年,儒家文化的领导地位,是后来慢慢成型的,我称之为斯文的优胜。孔子厄于匡,情况危急时,仍然坚信,老天爷不至于灭亡斯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孔子有一种使命感,历史的责任感,他要把文明的一脉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这种斯文的优胜,正是中华文化的胜利。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当代人而言,应该更好地通过阅读传统经典传承下去。(本报记者 董阳采访整理)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