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从“心”做起
贾长远
//www.workercn.cn2016-03-24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的心灵生态也是人文自然生态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王阳明当初因为用了“心”去上书拯救他人,几经辗转来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的贵州修文任驿丞,此番忍辱负重亦为“良心”。在龙场三年,阳明居“玩易窝”,住茅草房,办龙岗书院于栖霞山麓,受邀讲学于贵阳,传播文明,更为“良心”。阳明强调的“心”,是分清善恶之“心”,是积小善而成大善的“心”。强调心的本体就是良知,本能的心是纯洁的、善良的,不受污染的。而“知行合一”作为阳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把“心”看得很重,是指道德修养、道德实践等方面的问题。道德的最高境界是“善”、是仁爱。做到知行合一,就做到了大善至善——这是阳明的人文生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友善”作为个人的基本准则,鼓励人们按照这个准则去认识事物,为人做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途径是做到知行合一。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这种要义中明确了知是要用心用情,求真求实的,行是要做到明白清,精细察微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就做到了言行一致。阳明到贵州居夷处困,身心几乎到了绝境。最终是什么让他的觉悟挺立起来并不断昂扬向上呢?那就是“心”。他破除了“心”中的贼。感知天地万物用心,务农传学是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这是阳明的自然生态。

  知行合一离不开人、自然与社会。首先,“人”作为自然界有生命且最活跃的成分,本质特征是有了思维和劳动。人的本体塑造离不开自然与社会。而人与人之相处,则要讲求大仁大爱。从小就开始培养,不自私自利,要天下为公;不斤斤计较,要大度宽容;不搬弄是非,要团结和睦;不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不口是心非,要言行一致……人与人之间是有分寸的,有远近的,有亲疏的。这样才能保持人们关系的平衡。“阳明功夫,世上磨炼”。阳明更着重人的内心修炼和外在磨炼,时时处处无不体现着知行合一精神,无不体现着友善的内涵。其次,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在知行上则为:人要认识自然界,感知天体万物,而且这是一个永无止境、可持续的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这本身就是知行合一。人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不能无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把看待自然界比看待人还重,大自然当会“涌泉相报”。人为地造成大气污染、制造白色垃圾、虐待野生动物,最后都会让强悍的人类败下阵来,吃了大亏。正所谓泯灭了“天地良心”。那么,人与自然的友善无疑必然通过知行合一的途径来实现。再次,平衡人与社会关系的本真标准还是友善,是公德。比如我们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能倒退到底线以下。

  用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滋润人的心灵,教化社会。通过各种方式,让人们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从现代意义上讲,大力推行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促使全社会诚信意识增强,诚信环境改善。可以通过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倡导人们形成修身律己,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通过弘扬真善美的社会风气、勤劳致富的家庭风气和务实厚道的个人作风,把友善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实践于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是人的良知良能;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可以通过“知行合一”的方法来实现。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二者相互供给营养,相得益彰。做一个有核心价值观念的人,就从“心”做起。(作者单位:修文县委宣传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