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让社康中心真正成为市民健康的“守门人”
//www.workercn.cn2015-07-28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院办院管”的管理体制是社康中心发展的掣肘

  主持人:“院办院管”的管理体制是深圳社康中心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然而,在运作上依附于举办医院,在运行机制、人力资源配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缺乏独立性,已经成为社康中心可持续发展的障碍。那么,社康中心在管理体制上应该怎样改革?

  李长安:政府大力扶持发展起来的社康中心大多门可罗雀,原因在于社康中心的活力由于管理体制的局限没有充分释放出来,并且陷入“四缺”的困境:缺钱、缺人、缺药、缺信誉,导致其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唐钧:在现代社会中,决定人的健康的主要因素并不是医疗,而是社会因素。社区是一个“小社会”,把健康服务与社区相联系会使之更具可行性。可惜的是,社康中心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实际运作中没能脱离传统认识的窠臼,其行为方式与大医院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应当加强社康中心属地化管理,构建人财物相对独立、责权利基本统一的社区健康服务管理框架。

  匡贤明:社康中心是提供公共医疗服务的机构,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从环节看,医院主要负责院内治疗,而社康中心负责院前预防与院后康复。分工协作,可以为社会提供充分而有效的医疗服务。由于分工不同,社康中心与医院分开管理是最佳方式。但在起步时期,为了培育内生发展能力,深圳社康中心采取了“院办院管”的方式,依托医院资源。但这在实践中容易使社康中心成为医院的内部机构;在医院改革长期未能有效突破的情况下,社康中心发展不可避免地受传统医院管理体制的掣肘。从发展趋势看,社康中心要按照“公益性、独立性、专业性”加快推进体制调整。加快与医院的脱钩,使社康中心成为公益性的公益组织,改变其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行政化的倾向;政府加大对社康中心的支持,不再以传统的拨款形式,而是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满足持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让社康中心“热起来”的关键是人才

  主持人:人员配备不齐,特别是全科医生短缺,导致“有病无人看”,是深圳社康中心良性发展的瓶颈,应如何突破?

  匡贤明:社康中心服务效果的好坏,取决于社康中心的人才。要吸引好的人才进入社康中心,关键在于激励机制要到位。以专业性作为衡量内部薪酬的核心指标,打破按行政级别确定薪酬的方式,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价值;对社会化的社康中心,在专业人才的发展上给予平等待遇,改变人们心目中“社会化机构没有职业发展前途”的印象;构建社康中心与医院的人才交流机制,鼓励社康中心人才提升专业素质;调整医疗专业的设置,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适当加大资源倾斜。

  唐钧:要解决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社康中心就必须配备知识、技术全面的全科医生。因收入待遇低、职业发展通道窄且正式编制岗位少,导致社康中心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全科医生。有必要采取合理的经济手段和政策措施,凸显社康中心岗位的价值和政府对其公益性服务的支持。

  李长安:要想把患者引导到社康中心,首先必须有让患者可以信赖的社区医生。在欧美很多发达国家,医科大学毕业生要经过三到四年的专业培训之后才能去当社区医生。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社区医生绝大多数都不是一流大学毕业,有些只有中专、大专文凭。因此,有必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医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才能拿到全科医生证,才能在社康中心给居民看病。而要引导足够多的人才去做社区医生,就需要大力改善他们的地位和收入。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使社区医生的服务数量和质量与薪酬挂钩。

  优质个性化服务是社康中心的根本出路

  主持人:为了让社康中心真正成为市民健康的“守门人”,应当如何在优化服务上做文章?

  唐钧:社康中心实际上应履行在健康方面对社区居民实施安全保护的责任,用周到的服务赢得社区居民的“芳心”,建立与社区居民之间的互信。如果社康中心不着眼于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而试图借助行政手段去“一刀切”地强硬推行,就可能把好经念歪了。

  李长安:一方面,政府应先给社康中心明确定位,到底是以医为主,当作大医院门诊部的延伸服务,还是以防为主,做市民健康的“守门人”?否则,定位不清会导致权责不明。另一方面,真正打通社康中心与大医院转诊的通道。社康中心与大医院建立紧密的转诊预约关系,解决重复挂号、检查以及报销的麻烦。此外,还需要注重服务模式的创新。社康中心可以开展家庭医生等个性化的契约服务,使服务更加充满人文关怀;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建立社区服务的虚拟网络空间,提高社康中心功能的知晓度。只有当社康中心真正形成了人性化的服务特色,与大医院的服务内容形成了错位,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就诊,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真正被打开。

  匡贤明:社康中心实际上是院前服务系统和院后服务系统,包括预防和康复两大重要职能,更多的是承担对社区居民的长期化服务,为此需要精准发力:把社康中心建成社区居民健康数据中心,充分发挥贴近社区居民的优势,为他们提供实时动态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把社康中心服务纳入到社保范畴,使社区居民接受某些服务项目时可以享受到医保的支持,从而既可以分流医院大量的慢性病人,又可以对社康中心发展提供稳定的财力支持;政府要出台统一的标准,对现有社康中心进行标准化改造,通过硬件标准、软件标准与服务标准的全方位提升,增加社康中心发展的透明度,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康中心的信任感与认同感。

1 2 共2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