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贯彻落实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
在国际化进程中提升创新水平
袁晓江
//www.workercn.cn2015-05-26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第六次党代会的主题传承了深圳以往发展战略和思路,突出了深圳的发展优势,落实了中央、省委对深圳的要求。

  1 国际化是深圳发展的主线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努力建成更具改革开放引领作用的经济特区、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建设国际化城市,是伴随深圳经济特区35年来的发展主题和内在要求。

  创办经济特区的内涵。经济特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先行区。中央最初的设想是 “出口特区”,是一个利用特殊政策加大出口的特殊地区。1979年7月15日中央50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的出口特区。出口特区类似自由贸易区,是在当时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探索走向世界的新路。

  1980年3月,受党中央、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经广泛征求意见,中央决定,将特区的名称由“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从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说明特区不但承担类似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还要承担全国改革开放探索的责任。经济特区具有双重职责。

  最早把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试验联系起来的是邓小平同志。1984年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5年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提到:“经济特区还是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总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实际上,经济特区早已超越一般的经济区域,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区。总之,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创新和伟大创举。

  深圳始终遵循的方略。根据中央对经济特区的要求和定位,深圳始终坚持外向型和国际化,由此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时即定位为“外向型经济特区”,基本要求是:资金以外资为主,企业以外商为主,产品以出口为主。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按国际规则打篮球”,与国际惯例接轨。

  1990年12月15日召开的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外向型、多功能国际性城市”定位和目标。会议认为,经济特区的任务和要求是:当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排头兵,把深圳建成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和外向型、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窗口。1995年4月25日召开的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继续沿用第一次党代会关于国际性城市的提法。并把 “为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而奋斗”作为大会工作报告的标题。很明显,市委是用建设国际性城市这一目标来统揽全局。

  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都将“现代化”、“国际化”作为发展主线和要求,并不断提高国际化的水平。深圳要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国际竞争力是当今世界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世界上许多城市通过建设国际化城市提升国际地位、竞争力和影响力。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

  2 国际化推动深圳不断创新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改革创新是深圳经济特区的永恒主题,是深圳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形成敢闯敢干思想理念。经济特区是全新的事业,不仅有压力,还要面对各种阻力。正因为如此,邓小平要求经济特区“杀开一条血路”。

  国际化意味着要走出去、引进来,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要冲破计划经济体制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深圳为此付出了代价,也获得成功,形成深圳有鲜明特色的敢闯敢干城市文化。1987年深圳市委第一次提出“开拓、创新、献身”6个字的特区精神,高度浓缩了深圳的发展过程和精神品格,在和平年代提出“献身”,引人注目。1990年市委将深圳精神总结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8个字,是深圳改革开放的真实写照。2002年深圳市开展了“深圳精神如何与时俱进”大讨论活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深圳市委集中全市人民的智慧,将深圳精神重新概括为 “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4句话16个字。深圳精神是深圳城市的灵魂,是深圳不断创新中获得的最宝贵财富。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考察,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他指出:“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深圳不仅杀出一条血路,还走出了一条新路。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 是全国首部改革创新法规,将创新法制化。深圳提出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是深圳发展永恒的动力。

  率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地和先行地,深圳进行举世瞩目、大刀阔斧的改革。深圳的改革以市场经济为导向,首先闯过价格关,建立市场调节机制。然后进行基建体制、外汇体制、土地体制、住房体制、国有体制等全方位的改革。最终建立证券市场,达到市场经济的制高点。深圳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喊出了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特区姓社不姓资,鼓励发展市场经济。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还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庆祝大会上说: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勇于突破传统经济体制束缚,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我国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深圳在发展市场经济历程中,培育了一大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

  1987年2月4日,深圳市政府颁发《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拉开了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序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应运而生。《规定》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发展外向型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在当时情况下,深圳的政策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深圳的这一举措,率先引发“民营科技企业”的出现,使大批身怀绝技的科技人员找到了施展才华之地,深圳一时间成了各路科技人员趋之若鹜的地方。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从这时开始逐步形成。

  深圳提出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科技,特别是适用先进技术来装备和改造传统工业,努力开发新产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逐步形成科研、引进、创新、推广和应用相结合的机制。

  深圳通过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等产业,最终使其成为深圳龙头产业,并形成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

  3 国际化推动创新“升级版”

  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强调,实现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新目标、新任务,关键是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

  深圳国际化城市战略,将使深圳视野更为开阔,必将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

  解放思想再创理念优势。今年一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深圳市要牢记使命、勇于担当,进一步开动脑筋、解放思想,特别是要鼓励广大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贯彻落实“四个全面”,要求从总体上把握和推进,要求遵循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5年时间,“建成”也意味着确立了时间表,立下了军令状,进入了倒计时。如果说以前是积蓄力量的阶段,那么现在则是一个全力冲刺阶段。

  改革开放再创体制优势。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他感慨地说,我们来瞻仰邓小平铜像,就是要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深圳35年的改革开放,成功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政府不设立管理企业经营的部门,政府部门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事务,建立完善的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未来要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作用,政府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政府主要职责是维护好市场的秩序。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求政府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完善市场再创产业优势。深圳已形成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若干传统产业等组成的产业集群。深圳四大支柱产业的“支柱”作用非常明显,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半壁江山以上,并涌现了在国际上有强大竞争力的一批企业。

  深圳的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得益于深圳市场经济起步早,发育快,机制体制较为成熟。市场经济造就了深圳发展产业和企业特有的模式。

  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市场成熟的调节机制,政府精干的管理机制,社会完善的服务机制等,可以让产业更加集聚,企业更加集拢,创客更加集中。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中,深圳将构建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并不断涌现世界知名企业。(作者系深圳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