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崇“严”尚“实”精神风范
张志初
//www.workercn.cn2015-06-25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在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崇“严”尚“实”的精神风范,追寻和弘扬红色基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触摸“严”的风骨

  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个“严”字,蕴含着理想信念、道德涵养、执政操守和清廉准则。从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我们可以触摸到“三严”的风骨。

  在严以修身方面,我们可以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信仰至上的风骨。

  信仰是修身的最高境界。老一辈革命家用毕生的追求,在对三个历久弥新的问号,作了精彩而完美的诠释。

  第一个问号——信仰什么?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进步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初,毛主席在新民学会年会上,发出了“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的时代强音。他从纷然杂陈的各种观点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他始终矢志不移,执着追求。

  刘少奇、任弼时、蔡和森、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中,都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了营养。他们与毛主席一样,从确立信仰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没有动摇过。

  第二个问号——为了信仰能付出什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为我们老一辈革命家的信仰作出了最好的注释。

  1927年5月,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田波扬和他身怀有孕的妻子陈昌甫不幸被捕。敌人将陈昌甫左手五个指头钉上竹签,想让她用右手代替田波扬在自悔书上签字,陈昌甫在纸上毅然写下:“我宁可替丈夫死,但决不代替他叛党,共产党员是杀不绝的!”1930年,军阀何键向关在牢狱里的杨开慧提出,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坚守信仰到了不惜生命的境界,这样的信仰,该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

  第三个问号——坚定信仰要常补什么?答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常补精神之“钙”。老一辈革命家早就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坚定理想信念不会一劳永逸的深刻道理。

  林伯渠是我们党内在20世纪初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前辈。在延安时他就讲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在60寿辰时,他还专门就学习马列主义的问题请教毛主席。1965年,党中央、毛主席派彭德怀到三线工作。不管走到哪里,彭德怀都把毛选四卷带在身边。

  毛主席讲:“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正如地上的灰尘,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与毛主席的教导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在严以用权方面,我们可以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公而忘私的风骨。

  回望峥嵘岁月,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能严以用权,是因为他们有“三个最懂得”:

  一是最懂得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能为民造福,也能以权谋私;权力还是易碎品,既要谨慎使用,又要小心呵护。

  二是最懂得权力是谁给的。毛主席多次告诫全党:“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

  新中国刚成立,毛岸英给表舅向三立写了一封长达3000多字的信,就一亲属“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表示“我非常替他惭愧”,并解释说:“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最坚决的反对者”。这封信不仅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权力观作了准确而透彻的诠释,更为共产党人如何在私情面前正确行使权力给出了答案。

  三是最懂得权力如何行使。老一辈革命家在行使权力时,至少坚持做到以下“三用三不用”——

  ——公用而不私用。老一辈革命家用权,总是出以公心,永远都是和人民心连心。1952年4月5日,在党中央、毛主席决策下,荆江分洪工程正式动工。毛主席亲笔题词“为广大人民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毛主席急百姓所需,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

  ——苦用而非乐用。真正的重大科学决策都是极其痛苦的过程。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围绕中国出不出兵,党中央决策非常艰难。连续几天,毛主席彻夜难眠。经过一番痛苦的权衡考量,最后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决策,并把儿子毛岸英派到朝鲜战场。

  ——慎用而不滥用。1933年5月,时任湘赣边区省委书记的任弼时,了解到当地肃反扩大化的情况后,决定成立肃反裁判部,严格核实肃反抓捕情况,并在省委会议上严肃指出:不能随便抓人,更不能随便乱杀人,抓人杀人都要有确凿的证据。1939年10月,罗荣桓率部向鲁南转移时,接到电报,说微山湖西地区的苏鲁豫区正在搞“肃托”,杀了许多人,立即命令苏鲁豫支队立刻停止捕人杀人。

  在严以律己方面,我们可以触摸到老一辈革命家刚直挺拔的风骨。

  老一辈革命家注重严于律己,就像青松那样,植根于泥土,顶风冒雪,依然挺拔、刚直、纯洁而豪迈。

  在西柏坡,毛主席提出“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他自己率先垂范。身边的管理员吴连登说:“毛主席进城以后一般都盖毛巾被,夏天盖一条,春秋盖两条,冬天盖三条,叠到一起。毛巾被破了用旧洗脸毛巾补,毛巾被最多补了83个补丁。”

  任弼时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粟裕有“三让”:一让华中军区司令员,二让华野司令员,三让元帅军衔。这些佳话都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严于律己、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老一辈革命家的良好家风有口皆碑。贺龙元帅对家人要求很严,经常教育子女,艰苦奋斗的传统坚决不能丢。老一辈革命家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1956年3月,刘振德被调到刘少奇办公室当秘书。到任那天,刘少奇便与他“约法三章”。老一辈革命家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领略“实”的担当

  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建设与改革的和平岁月,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典范。

  从深入调查研究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谋事之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1927年1月,毛泽东回到了家乡,身着蓝布长衫,脚穿草鞋,手拿雨伞,考察了湘潭、湘乡等5个县,历时32天,行程700公里,撰写了两万多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报告一发表,便引起了轰动。瞿秋白钦佩地称赞:“毛泽东是农民运动的王!”。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一年中总是要用很多时间到各地调研。据铁道部专列处统计,至1975年为止,毛主席乘专列走了345万公里,人们形象地称他的专列是“流动的中南海”。

  1961年刘少奇在湖南进行为期44天的调研。在调查猪肉的产量时,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他直接在王家湾生产队养猪场落脚。一位国家主席,在猪场的一间破房里,一住就是6天6夜。

  从奋力开辟道路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创业之实。最大的创业,莫过于开辟正确的中国道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对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在于以实事求是的勇气和睿智,成功地开辟了一条道路,又奋力地探索了一条道路。

  开辟一条道路,就是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探索一条道路,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我国历史上一场最复杂、最困难、最深刻、最伟大的革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革命的征程中,老一辈革命家还留下了许多务实创业的红色经典。1942年初,359旅旅长王震率部开进南泥湾,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积极开展边区大生产运动。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一下子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为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典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以强烈的主人翁精神,在各条战线上忘我劳动、艰苦创业,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巩固和壮大,奉献智慧和力量。

  从忠诚坦荡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做人之实。老一辈革命家始终恪守忠诚,胸怀坦荡,讲老实话、干老实事、做老实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罗荣桓元帅多次被毛主席誉为“老实人”。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靠边站”了。罗荣桓因多次支持毛主席的主张,也被撤了职。但他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仍旧老老实实地为党工作。

  任弼时堪称“人民的骆驼”。1947年1月,他知道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认为刘胡兰是个好典型,当即表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要大力宣传”。第二天,他就赶往王家坪向毛主席汇报。任弼时就是这样,说到做到,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不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黄克诚是一座“忠诚的丰碑”。1959年庐山会议上,身为总参谋长的黄克诚明知彭德怀受到批判,仍然指出“大跃进”的错误,后来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毛主席去世后,当有人贬损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时,又是黄克诚,不计前嫌,挺身而出,捍卫毛主席的形象和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

  从敢于负责的视角,领略老一辈革命家的担当精神。求真务实,不仅是一种作风,更是一种担当。

  在党的历史上,毛主席经历过几上几下的磨难。特别是从赣南会议到长征开始,整整3年内,毛主席的处境十分艰难。然而,他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密切关注着红军的反“围剿”,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特别是当红军遭受湘江惨败后,他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胡耀邦同志在粉碎“四人帮”后纠正冤假错案的责任担当,让人们永远不能忘记。作为当时的中组部部长,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什么人定的、批的,都要实事求是地改正过来”。

  感悟“情”的崇高

  老一辈革命家“严”与“实”的崇高风范来自哪里?追根溯源,主要来自于一个“情”字。

  首先,感悟他们“心忧天下”的救国情。

  源远流长、积淀丰厚的湖湘文化,是湘籍革命家成长的精神基因。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从小就受“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文化熏陶和浸润,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历经劫难而不息奋斗,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坚。他们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离家誓言,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征程,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和情感的升华。

  其次,感悟他们痴心为党的革命情。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两件并列在一起的烈士书信,一封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书,一封是这位妻子写给自己刚出生不久女儿的遗嘱。写信人就是陈觉和赵云霄。1928年4月,他们分别被捕。反动当局多次审讯,残酷折磨,他们始终宁死不屈。陈觉就义前写下遗书:“云霄,我的爱妻!我先走一步了……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妻子赵云霄强忍悲痛,目睹丈夫走向刑场,而自己拖着受刑之躯在狱中生下了女儿。女儿满月后,她留下遗嘱:“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抚养你长大,但望你好好长大成人…永别了,小宝宝!”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兑现了自己“永不叛党”的誓言。

  再次,感悟他们竭诚为民的公仆情。

  毛主席强调:“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执政后,毛主席谈论最多的是人民。缔造的新中国叫“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构、政治协商机构、政府、法院、检察院、军队等都在前面冠上了“人民”的称号。当群众欢呼“毛主席万岁”时,他总是脱帽挥手回敬,高呼“人民万岁!”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之所以享有崇高的威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真情热爱人民。他们心中始终都装着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老一辈革命家崇“严”尚“实”的精神风范,永远是党和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