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持开放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
曹立
//www.workercn.cn2015-11-12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也是我们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和共识。“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为了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开放”专门列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理念之一,体现了对未来五年开放型经济发展更高的要求和更深远的谋划,对于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开放发展要高度重视新常态下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新特征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更好地扩大开放,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必须清楚判断我国开放的条件和基础,高度重视新常态下我国参与全球化的新特征。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同样离不开中国。这些都是我国未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调,被高速增长遮蔽的各类隐性风险逐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下调,被高速增长遮蔽的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如地方债务风险、民间借贷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金融系统风险等,局部地区甚至已经出现过短暂危机,这些风险和危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薄弱环节,需要首先着力解决。新常态对开放战略本身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我们思考开放战略最基本的出发点。

  在经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我国的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人口红利正在消退,各类要素成本进入集中上升期,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也已耗尽。这些变化客观上决定了我们需要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同时也要求未来经济增长应更多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引进来、走出去在深度、广度、节奏上都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应对外部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也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主要经济体国家已经意识到相互合作、增进互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地位、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方面的不同,大国之间在利益取向方面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歧,大国之间的博弈在危机后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新特征,需要我们妥善应对。

  开放发展要打造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升级版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将进入发展阶段的转换期,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作为一个开放的大国,为了避免经济急剧减速、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十分必要。由于受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传统比较优势弱化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自2012年以来,我国出口已连续三年维持个位数增长,特别是2014年出口增长率仅达到6.1%.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和竞争加剧,倒逼我们必须加快打造对外竞争新优势。以中国装备“走出去”为突破口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更多高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中国标准到国际市场竞争,促进产能合作,实现出口升级、产业升级。

  推动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的大进大出战略有力支撑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过去靠低成本简单加工的制造出口已经难以为继。必须推动我国外贸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塑造资本和技术密集产业新优势,壮大装备制造等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打造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升级版。

  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面对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严峻形势,要不断扩大各国利益汇合点。目前,许多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需求强劲,中国很多装备和产能质优价廉,综合配套能力强,与这些国家有很高的契合度。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有利于中国盘活存量资产,实现各方共赢。

  开放发展要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金融危机使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空前暴露,推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的压力和共识明显增加。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使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发挥作用的空间增大。按照《建议》要求,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国要在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架构中争取更多的制度性权力,积极引导国际经济体系朝着于中国有利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积极合理回应国际社会诉求,主动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和国际义务,推动国际义务分配公平化、机制化。科学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外关联效应,在坚持独立性、自主性的同时,利用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治理等平台,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与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全球经济平衡、金融安全、经济稳定增长。(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导)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