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人民为中心凝聚改革共识
张昭阳
//www.workercn.cn2016-04-26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指出,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这席重要讲话言简意赅,对厘清长时间以来对于改革的各种疑问、凝聚当下全社会关于改革的共识,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具有正本清源、一锤定音的重大意义。我们改革的根本理念和哲学基础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和“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改革的对象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改革的议程设置就是“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就是“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有多少。

  过去三十多年来,“改革”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话语,中国三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改革推进的结果。但改革总是伴随着利益分配的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化和利益分配格局的复杂化,利益矛盾也日趋敏感化,老百姓在面对房价、医疗、教育、腐败、道德冷漠、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诸多发展问题时,都难免情绪反应,甚至直接归咎为“改革”所致,认为改革的成本总是让老百姓承担,以至于有人认为“改革红利已尽”“改革共识已经破裂”。这些社会问题,有的确实属于改革经验不足所致,但更多的则是发展中国家必然普遍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挑战、特殊历史时期出现的“三期叠加”特征以及改革不到位导致历史积弊发酵。这些问题带来的巨大考验,表明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深水区”。“深水区”的改革必然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它常常让改革推进者深感进退两难,让改革大业面临半途而废的危险,因为此时改革意志最大的掣肘,就是社会上对于“改革”的看法已经不再像改革初期那样明确,众说纷纭导致举棋不定。

  社会发展、历史进步从来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破解和根治中国的发展难题,必须依靠更全面、更深入、更彻底的改革!而澄清对改革的误解,重新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在当下就显得至关重要,“上下同欲者胜”,只有万众一心的改革共识形成,才会激发出无坚不摧的强大改革意志。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本主义思想的古为今用,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政治宗旨的全面体现,它必然能引发最大多数人的共鸣,凝聚出最大范围的改革共识,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关注和改革,从而形成众志成城、势如破竹的改革力量,汇聚起汹涌澎湃的历史前进洪流,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推动中国进入光明美好的未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