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温宗国 刘航
//www.workercn.cn2016-06-17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2005年由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学论断,即经济社会发展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一论断在之江大地的实践中结出了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国内重大场合又多次提及这一论断。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执政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成为引领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重要指导思想。

  “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理论基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字面上看,“绿水青山”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优势,“金山银山”是指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两山”重要思想实质上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在理论上突破了以往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割裂开来,就生态论生态,就经济论经济的理论视角,以“就是”一词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结合起来,以积极的态度阐明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和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可以说,“两山”重要思想源于习近平同志对实际工作的深刻思考,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华传统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的重大升华。

  一直以来,东西方文化在对待天人关系上存在着巨大差异,西方工业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将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一味强调“人定胜天”,特别是伴随着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在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掠取了大量自然资源,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与之不同的是,以中华传统文明为基础的东方文化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一向主张“天人合一”,实现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良性互动,这是孕育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新理念的文化土壤。

  “两山”重要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继承、总结和提升,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生动形象的回答,是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成果和人类发展观的重大突破。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两山”重要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人与自然环境、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完全可以在不断改进的人类社会实践中实现一种更为理想的关系架构,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生态文明认知的新境界。

  “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早在2006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习近平同志就深刻论述了“两山”认识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世界奇迹。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之上,是一种低效率、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大量“绿水青山”被牺牲,用来换取“金山银山”。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资源能源匮乏等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为了应对以上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矛盾:“史上最严环保法”、“大气十条”和“水十条”相继实施,“土十条”近期推出,破除“唯GDP论英雄”的观念,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两山”重要思想恰恰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的真实写照,可谓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两山”重要思想是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行动指南

  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工作,需要不懈努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信念和勇气。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如何保证生态文明建设不泄气、不松劲、不跑偏、不走神,除了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外,还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两山”重要思想恰是引领这一价值取向的指路牌。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把“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可以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绿色成为发展的底色,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也在逐渐脱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延续工业文明的老路,还是另辟蹊径,中国面临着抉择,世界各国同样面临着抉择。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向世界各国描绘出了一幅建设地球美好共同家园的可持续发展蓝图,一经提出,迅速在全球引起热议,并成为全球性议题。作为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两山”重要思想既有中国特色,也具世界风范,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适性论断,并不会因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两山”重要思想通过形象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生态文明理念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既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成为全世界的主流价值观,也彰显出我国在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上的自信。

  正如《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而“两山”重要思想的提出,必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带来深刻变革,为中国迈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提供行动指南。(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教研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