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根深才能叶茂
李慧//www.workercn.cn2014-10-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由北京市政府联合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共同主办的“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日前在北京揭开帷幕。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汇聚了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项设计展览和相关活动,近百位世界知名的设计师参与主题研讨,数千名观众迎来一场视觉盛宴和关于设计的头脑风暴。

  什么力量吸引了如此多的观众慕名前来?“是设计的力量,是中国文化元素与国际化的融合。”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如是评价。

  细细品味他的回答,我们不禁重新思索“设计”这一词语本来的含义。现在,我们一谈起“设计”,就有故作高深之嫌,仿佛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实际上,设计本身就诞生于人类的日常生活。最古老的劳动工具、博物馆中的文化藏品,无不留下设计的痕迹,无不渗透着文明的内涵。因此,设计师是在进行一种文化活动,我们能通过某一时期的设计看到当时的文化内蕴和历史年轮。

  接着,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我国设计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依托政府政策支持、国内外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的优势,我国设计产业异军突起,特别是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创意产业及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后,设计产业更是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北京、上海、深圳三大设计之都引领我国设计产业快速发展,走向世界。

  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专业设计公司10万家。然而,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我国设计产业整体水平还相距甚远,在全球化设计行业中仍处于低端设计、低水平发展与低影响力的不利地位,离走向世界的远景还有较大差距。

  俗语说:“根深才能叶茂”。设计背后,是一种文化和一种独特的品位。无论是一个具体的设计产品还是整个设计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文化的浸润和支撑。

  当前,发达国家的设计产业已经步入成熟期,有大量的个人工作室、大规模有影响力的设计公司。伴随着产业的完善,人们能够从视觉和心理上强烈地感受到设计对城市氛围的影响,对经济的促进。在欧洲,人们对设计的需求强烈,这样的需求让设计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城市的形象也因为设计的创造而凸显个性与活力。

  而在我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仅有十几年的时间,由于设计资源分布不均,本土设计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一些设计企业对政府政策依赖度高,对其他行业或产业的依附性强,自身发展实力较弱。除了少数实力较强的企业,如东道设计、嘉兰图、洛可可设计、深圳灵狮等设计公司能够依托设计技术与国际大奖的影响力,活跃在国际市场上并与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实现较快发展,其他诸多企业还停留在低端发展状态,自身盈利能力还较差。

  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缺失。从产业发展来看,中国目前的设计借鉴西方的很多,盲目的拿来主义也较为多见。与此同时,大众对设计的认识还处于浅层阶段,追求设计还未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设计的需求相对不明显,设计对经济的影响尚未完全发挥出来。透过这条“反应链”,我们既能够看到我国设计产业与国外的差距,也预示着我国本土设计行业的巨大潜在发展空间。

  当前,要促进设计产业实现更好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从设计行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出发,采取多种手段,从政策、资金、法律等层面,积极扶植、引导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创意设计行业还必须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资源,合理开发保护本土文化,融合中国元素,为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与“中国智造”奠定基石。

  此外,在发展中我们还需明确,设计不仅是一个产业模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不仅要让设计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更要让设计融入人们的生活。

  随着设计产业的发展,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设计是为了生活品质,而非物质或金钱,从而逐渐理解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正如美国设计师普罗斯所说:“人们总以为设计有三维:美学、技术和经济,然而更重要的是它的第四维,那就是人性。”在这种意义上,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