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向市场要创新资源创新活力和动力
权衡
//www.workercn.cn2015-05-27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建设科创中心的关键,是培育创新机制,即培育各种创新要素能够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促成内生性地发生一系列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技术创新过程,也是制度创新过程,更是新的商业模式发生和创新过程

  面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再次出发。《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指导思想、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推进实施这个战略规划的具体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好政府在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中的积极作用。

  把潜在的创新要素转变为创新活动和创新过程

  笔者以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继续保持赶超型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改变。但是,中国经济和上海经济持续赶超型增长的动力亟待转换,经济增长需要从要素驱动型、数量扩张型的赶超式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型、质量提高型的赶超式增长;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就是探索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就是通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促进科学研究以及技术专利发明等科技要素,紧紧依靠一系列的制度创新过程,转变成为巨大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创新发展和升级过程。唯有这样的科技创新过程,才可以提升产业活动效率、劳动生产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内在效率和质量、效益,真正推动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模式。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要义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等,而是要把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专利成果等潜在的要素变成一系列的创新过程,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要素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一系列新的生产函数的变革,这才是科技创新中心真正含义。上海并不缺少大学、科研机构、实验室及其研发投入等创新要素,相比较而言,最缺的则是把这些潜在的创新要素转变为创新活动和创新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科技创新”中,最缺乏的是“创新”机制。因此,建设科创中心的关键,是培育创新机制,即培育各种创新要素能够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促成内生性地发生一系列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技术创新过程,也是制度创新过程,更是新的商业模式发生和创新过程。

  激发市场机制下创新创业主体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培育科技要素实现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关键是要确立微观的市场主体和创新创业的动力机制,向市场要创新资源创新活力和动力。从创新机制本身来说,企业家是“科学”、“技术”、“发明”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发现者、搜寻者,企业家会根据市场价格信号、供求机制等,并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企业家是沟通科技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机制的重要的微观主体。我们常常说,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其实就是指企业家的精神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本能地形成创新推动和冒险精神,成为市场机制下创新的重要动力和活力。早在上世纪50年代,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指出,企业和企业家一定会根据市场机制原理推动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和冒险活动;而这一点也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提及的“理性人”和“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的论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培育创新机制,就是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首先需要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和阶层,使之成为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实际推动者和创新的主体。其次,需要明确,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往往要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原则,要注意成本-收益原则对企业家创新行为和活动的深刻影响。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密切关注上海城市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成本上升过快,对建设上海科创中心带来的现实挑战。如何把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上海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这些不利因素转换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积极因素,需要我们继续下大力气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和环境。

  减少管制与加强政策对创新的引导和支持并重

  强调创新机制和企业家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主体和动力作用时,政府不是退出、不作为,而是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

  首先,政府要以互联网思维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放宽“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市场准入管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共数据源开放应用。其次,政府需要在科学研究和创造的初始阶段加大各类投入,积极支持各类研发活动的开展。这一点不仅由发达国家政府研发投入促进创新的成功经验加以证明,更是为经济学“外部性”理论所证明。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健全鼓励企业主体创新投入的制度,强化企业家在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再次,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中介服务集群化发展,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支持各类研发创新机构发展,搭建各类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创新企业融资平台,大众创新平台,创新风险保障平台,强化对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法治保障,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此外,要健全人才引进政策,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上海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既要减少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管制,也要加强政策对创新的引导和支持。(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所副所长、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