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加快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颜廷标
//www.workercn.cn2015-11-04来源:河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低、质量效益的优劣主要是由增长的动力决定的。如果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不会太高;而如果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科技进步,那么你就会站在产业的高端,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我省目前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演进时期,也正是需要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之时,加快由资源和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劲动力。

  长期形成的资源依赖亟需破除

  不管国情如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都是沿着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后工业化阶段演进的,在不同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不同的。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工业化初期到中期阶段,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源和一般要素,包括以农副产品为原料而发展起来的轻纺工业,也包括以矿产资源为能源和原料发展起来的钢铁、化工、建材等产业。而到了工业化中期以后,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转换成科技进步,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主要依赖资源和低成本的“人口红利”,这无可厚非,是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增长方式。但问题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追求财富之时,对环境资源影响考虑较少,对新经济增长阶段的来临估计不足,所以产生了目前产能过剩、升级困难、经济增长乏力和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必须破除长期形成的资源依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这已经成为共识。然而要看到,一些地方、一些同志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认识水平上:从微观层面看,发展过于依赖自然资源。一是在发展思路选择上,仍然延续着单一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理念。特别在谋划发展战略和具体项目上,总是从本地有什么自然资源来分析优势劣势,从自然条件来思考问题、制定发展战略。二是在市场竞争优势上,仍然抱着单一资源优势不放。一些同志以为有了矿产资源自然就会有市场,有了旅游资源自然就会有人来旅游,有了农产品自然会有销路,目前的市场疲软只是暂时的,对新业态、新模式、新市场需求等关注较少,应对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依然是依靠自然资源和低成本。

  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仍然过于注重对传统资源、要素和产业的依赖。一是特别注重对矿产、土地、农产品等资源的开发,对高层次的创新资源、要素和产业关注不够。如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价值和利用方式不清楚,对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大数据、平台经济等不太了解,更谈不上如何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二是没有建立起大资源观念,过分关注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对省外资源考虑较少。三是对新组织、新业态、新模式等关注不够。长期如此,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直接影响到转型升级。

  破除资源依赖需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对资源的过于依赖影射到现实中,就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障碍。扫除这些障碍,需要解决以下方面的问题。

  其一,市场意识不强。市场意识不强表现在,虽然重视对传统资源深度开发的技术创新,但对市场需求结构、演进趋势、特征变化等研究不够,所以往往形成虽然在进行技术创新,也产出了很多创新成果,但难以市场化和商业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不强,造成技术创新的投入与现实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技术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紧等问题。特别是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融合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致使创新的成效不明显,新兴产业比重也较低。

  其二,开放意识不强。我省创新资源明显不足,多年来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20位左右,处于中下水平。虽然我省有着毗邻京津的特殊区位优势,尤其是北京拥有全国近一半的两院院士,三分之一的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四分之一的高校,有260多家各类科研机构,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为丰富、创新人才层次最高的区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来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但实际上,多年来京津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成果流入河北的并不多,有很多直接越过河北流向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与我们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充分利用省外创新资源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力有很大关系。

  其三,创新环境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资源是流动的,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包括体制机制在内的创新环境敏感度较高,人才总是向那些创新环境好的区域聚集。有时即使高层次创新要素流动到一个区域,但如果环境变差,也会很快流出。从当前看,我省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省内创新资源活力不足,省外创新资源难以向我省流动,这也是我省创新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

  从构建四个创新驱动链出发破除资源依赖

  破除资源依赖,推动我省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

  1、构建一批技术创新链条,形成由技术到产业的创新驱动链。瞄准破解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的突出问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谋划构建一批“科技创新—产品或服务—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链条,以创新链条促进产业升级。一是整合科技、发改、工信、商务等部门产业创新与发展资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安排支持资金,聚焦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创新发展上。二是建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链接支持方式,以技术创新聚焦创新重点,以二者融合创新推进商业化、市场化,形成创新驱动链条,推进已有成果的商业化与市场化。三是将现代服务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特别是文化创意、旅游、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产业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政府支持加快现代服务业创新步伐,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2、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带动,形成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成果转化链。瞄准破解我省利用京津创新资源不足问题,构建一批载体、平台、基地,建立起创新共同体及相应的体制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我省流动、科研成果在我省转化,推动我省创新驱动发展。一是针对我省产业技术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借力京津,进行联合攻关,加快破解我省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二是推进京津科技成果在冀转化,将更多的京津科技成果吸引到河北来,使我省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地,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比重;三是推动创新资源流动共享,特别是将首都的高端创新资源吸引到我省来;四是实现创新政策协同,形成统一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包括税收优惠、奖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

  3、实施“互联网+”行动,形成互联网牵引的传统产业升级链。互联网正在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颠覆性变革,其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我省要顺应趋势、积极应对,以“互联网+”的推进促进转型升级。一是要对互联网带来的深刻影响进行研判。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超前研究、谋划、推进,尽快将互联网的基因植入到我省经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抢抓机遇,再造优势。二是要加速产业更替,培育形成互联网时代的主导产业。特别是要重视平台经济的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能够整合产业的平台型大集团。三是创新企业成长模式。调整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企业。四是充分利用众创、众筹、众包等模式,聚集发展资源、创新资源。我省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制定实施,要适应这一变化趋势,由过去支持生产制造转向支持平台、支持产业生态圈,由支持新建转向支持基于大数据的兼并、购买,由支持传统意义上的单体企业、产业链转向支持众创、众筹平台等。

  4、深化改革,形成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活力充分迸发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解决科技创新的深层矛盾,让存量科技资源活起来,让增量资源发挥乘数效应。一是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体现科技人员智力价值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激发人才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深化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涵盖科技计划实施全流程的管理、监督、评审体系。三是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创新模式,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四是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分类管理体制,扩大科研院所管理自主权和个人科研课题选择权。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