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十三五”加强供给侧改革塑造新需求
王一鸣
//www.workercn.cn2015-11-24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更多

  

  “十三五”规划与以往的规划最根本的不同,就是我们正在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速放缓,从2010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在波动中下行,已经持续差不多5年。除了速度发生变化外,还要看到中国经济正在出现一系列阶段性新变化。

  从要素供给上看,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口径,2012年到2014年,16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差不多减少820万,劳动力供需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此外,资源的供需形势也发生变化。在经历了制造业迅猛扩张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情况下,钢铁、有色、煤炭、石化、建材等都面临严重过剩,这是供给侧。

  从需求侧看,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户均住房已达到一套。2014年,每千人拥有汽车数量超过一百辆。按照国际经验,我国房地产和汽车市场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房地产和汽车及其关联的产业开始形成影响。房地产关联着钢铁、水泥、玻璃,汽车关联着电子、轮胎、橡胶、玻璃、钢板等。2000年到2013年,我国房地产投资年均增长24%,今年前三季度投资增长只有2.6%,说明市场在变化。汽车同样是这个情况,过去10年,我国汽车年均产量增长17.9%,今年前3季度增长-0.9%.

  要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就必须把握新常态下的一些变化。经济下行虽然有周期性因素,根本上还是结构性问题。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是,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时,而供给侧没有跟上这种变化。我国传统的制造能力规模很大,而且这些年扩张很快。如果跟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依然是传统结构的扩张和外延,需求和供给就会发生矛盾。所以,当前制造业、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增速都在放缓,企业的盈利状态也在发生变化,今年前3季度我国规模以上企业利润还是负的。

  要推动经济继续稳定发展,必须要改善供给结构,使它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现在总体产能过剩,扩大规模投资作用有限,且边际效用递减。虽然短期内投资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在稳定需求的同时,更有效地去调整结构、进行结构性改革。调整结构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怎么消化过剩产能,特别是上游产业,像钢铁、煤炭、水泥、有色、石化。这些过剩产能占有大量资源,它不能有效地产出,效率低下,造成资源的错配。推进结构性改革,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使资源能够重新流动起来,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有效地再配置,这样结构调整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现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但这也可能是个很好的机会,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机会。在经济繁荣期,企业满负荷生产,很难下决心去调整结构。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人们才会下决心去调整结构,重新优化配置资源,所以,不要轻易浪费经济下行中推进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机会,经济形势变化呼唤加快推进过剩产能有效出清和资产重组、恢复市场优化配置资源功能,振兴实体经济,激发和释放经济内在活力,为“十三五”或者更长时间的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无论是提升旧动力,还是培育新动力,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经济,从供给侧看,要素的供给已经发生变化了,我们必须提高要素生产率,也就是说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投资的回报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不是再靠劳动、资本的大规模、高强度投入。

  “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无论是主动调整还是被动调整,都会进行。所以,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改造、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继续发挥旧动力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快挖掘新动力,将旧动力积累的市场、资金、供应链等优势转化为新动力成长的条件。现在看来,应从以下4个方面培育新动力。

  动力一即按照“十三五”建议文稿,产业要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产业发展模式要从过去以“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上台阶”的核心不是扩大规模,而是提升产业价值链、产品附加值。五中全会已勾勒出未来产业升级的路线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提升制造业的价值链,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虽然从规模上来讲,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是大部分产品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要提升价值链,推进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二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标准按照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水准,提升工业产品附加值。三是要在战略性领域占据地位。四是在生产方式上,要推进更多的智能制造方式。可以将物联网、大数据、3D打印,这种新一代的新兴技术融入到制造环节,来提升中国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制造业要提升价值链,离不开服务业的专业化,要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还要加快服务业转型,从推动生产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动力二即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建议稿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放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环节。中国到了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制造业提升价值链、提高附加值的新阶段。现在正在实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的就是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活力。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创新的前沿。这次建议稿特别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基础研究,这尚属首次。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这赋予了企业在创新中更加重要的使命。同时,我们需要激发企业家的精神,营造一个鼓励企业家创新的环境,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商业规则,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来减轻企业家的创新风险。

  动力三即塑造新需求。需求侧的核心就是要解决城镇化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人口能够真正成为城市居民。“十三五”建议特别强调要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到2020年解决1亿人在城市落户。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17.8个百分点,这就有扩大需求的空间。通常城市居民的消费是农村居民消费的3倍多,如果让这些转移人口最终在城市居住下来,成为市民并改变生活方式,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新的消费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住房需求,还有投资需求,建设新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

  动力四即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构建全球化的生产运营体系,深度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当中去。去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已经接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基本持平,中国未来会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我们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合作领域、产业领域、能源领域有很大的空间。继续推进各级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我国的钢铁、有色、石化、建材都是很有优势的产能,我们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就可以变原来的进口矿石、原料为进口钢材。我们可以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产品,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信、航空、成套设备在国际市场也有相当的市场空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