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小金鱼可以“游出”大产业
郑言实
//www.workercn.cn2016-06-15来源:福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金鱼产业仅是当前福州转型升级过程中,特色产业处于瓶颈期的一个缩影。我市福清鳗鲡、长乐海蚌、闽侯橄榄、连江水产、永泰李干等特色农业品牌,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也多局限于低端生产,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未能发挥应有的带动促进作用。在让小金鱼“游出”好供给、大产业的同时,建议要举一反三,强化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理念,着力扩基地、增效应、拓市场、促营销,把名品创成优品,把特色产业做成强势产业,通过一产一策的方式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金鱼体态端庄,寓意吉祥,自古是文人墨客的高雅爱好,在历史积淀中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金鱼文化。宋代以前,金鱼只是达官贵人的珍玩摆设,极为纳罕。普通文人雅士常叹“纵有伫鱼情,终无得鱼日”,极尽喜爱,求之却不可得。明清时期,金鱼才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之后发展过程虽跌宕起伏,但始终保持着观赏鱼的王者地位。

  福州地处闽江下游,背山依江面海,水质柔软洁净,矿物质丰富,天然鱼食来源充足,历来是高品质金鱼的产地。自宋代起,福州即有金鱼在坊巷水榭游弋的记载,三坊七巷至今仍留有多处玩赏金鱼的遗存。明清时期引种饲养日广,福州遂成重要产区之一,至清末民初日趋鼎盛。1979年,改革开放潮刚起,福州就恢复金鱼出口,在香港花鸟鱼虫展销会上一举成名。上世纪80、90年代,福州金鱼大量出口美国、东南亚等地,创汇创收。但长期以来,作为出口商品,福州金鱼在国内缺乏宣传,实属“养在深闺人未识”。经过一代代金鱼养殖艺人精心培育,福州金鱼形成了福寿、熊猫、鹅头红等百余种花色品种,屡获国内外大奖,逐步在国内四大金鱼产区中名列首位,与北京金鱼、杭州金鱼并列中国金鱼三大流派,为古香沉韵的闽都文化增添了一抹鎏金。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金鱼锦鲤大赛上,福州金鱼包揽了全场总冠、亚、季军,“绩”惊四座,声名鹊起。2013年8月,中国渔业协会正式授予福州市“中国金鱼之都”称号,为产业发展再添平台。

  福州金鱼虽然享誉已久,实则“墙里开花墙外香”,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全市金鱼养殖场仅不到百家,面积仅有数百亩,年产各类金鱼成品800多万尾,产值仅3亿多元,占GDP比重不到千分之一。“金鱼之都”在产业规模、企业数量、品牌塑造等方面比较薄弱,短板明显,令人惋惜。一是尚未“群”聚。大多数企业局限于养殖本身,展示、观光、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不足,延伸配套产品开发不全,规模小、产值低、品牌弱等问题突出,金鱼产业尚未集群发展,形成产业链。二是仍不“金”贵。福州金鱼品种不少,产量不低,但还未“鱼跃龙门”,无法形成真正有影响力的金字招牌,在北上广等重要水族市场,福州金鱼专卖店寥寥无几,品牌效益缺乏、含金量偏低。三是限在“池”中,金鱼文化未被广泛认识和重视,“金鱼之都”综合配套不完善,体制、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滞后,企业要人招不来、要钱贷不了、要地找不到,产业如同幼苗被限在池中,未能实现“得云雨而扬鳍”。

  “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变化,人们对精神满足等更高层次需求不断增加,金鱼市场将有效扩大,产业发展前景美好。如长乐力高信等部分先行企业努力创新研发金鱼品种、确立精品养殖路线、完善产业链条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扬帆,为我市金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极有必要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字当先,以创改供给、以创增需求,下大力气把金鱼等特色产业做起来,推动地方品牌在转型升级中走出去,让小金鱼能在改革中游出大产业,使“金鱼之都”名副其实。

  一是引“鱼群”集聚发展。农业生产周期长,固有规律在。“金鱼之都”不是授予一个牌匾、出台一份文件、召开一次会议就能一蹴而就的。产业集群需要政府引导与市场作用双管齐下,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照既定产业部署,全面推进金鱼产业发展“十项工程”,加快打造产展研销 一体的金鱼产业园,以此为载体平台,积极做大市场,发挥集群优势,实现金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

  二是挖“深池”延展链条。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规划上有效统筹,政策上科学考量,挖出深池、留足空间,引导和鼓励金鱼企业在创立品牌、做大规模、提高产值的同时,推动金鱼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延伸金鱼产业链条,形成养殖销售、文化交流、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

  三是养“活水”强化保障。养鱼当养水,产业靠配套。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导向,尽快出台加快金鱼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资金、用地、人才、配套等方面的扶持办法,做到精准施策、真情帮扶。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间、企业间交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抵制无序竞争,壮大产业规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协会、基地、企业与高校合作,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免费进修、技术培训等,提高专业素质,满足产业需求。

  四是勤“增色”打响品牌。百年老店只有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方能成就,树立产业品牌也须如此。建议做大做强渔博会、中国(福州)金鱼文化节等系列展会,使之成为福州金鱼产业的标志性名片;在三坊七巷、上下杭等文化特色街区开设集展示、交流、交易等为一体的金鱼综合展示馆,建设金鱼集散中心、金鱼精品展示街;推动金鱼进社区、进公园、进校园等活动,打造闽都特色文化景观;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旅游集散中心等区域设置金鱼文化对外展示窗口,提升产业知名度。

  窥一斑而知全豹。金鱼产业仅是当前福州转型升级过程中,特色产业处于瓶颈期的一个缩影。我市福清鳗鲡、长乐海蚌、闽侯橄榄、连江水产、永泰李干等特色农业品牌,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也多局限于低端生产,产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未能发挥应有的带动促进作用。在让小金鱼“游出”好供给、大产业的同时,建议要举一反三,强化有效供给、中高端供给理念,着力扩基地、增效应、拓市场、促营销,把名品创成优品,把特色产业做成强势产业,通过一产一策的方式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