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从营改增看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罗涛
//www.workercn.cn2016-08-03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5月1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营改增”)在全国全面推开,一系列的财税改革红利和配套政策支持,为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选项和路径选择。作为地税人,应积极思考和探索后营改增时期湖北经济发展的新契机和新途径,为新常态下湖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营改增后湖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第一,营改增为湖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一是激活市场助推企业发展。营改增不仅减轻服务业增值税负担,而且通过抵扣传导机制减轻了工商业增值税负担,实现结构性减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鼓励研发实现科技引领。营改增对研发服务的税收激励,可促进我省科研院所资源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产学研的融合,驱动企业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创新优势,使科技进步更加聚焦于产品质量,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三是挖掘潜能提升创新驱动。营改增政策落地有利于推进全省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比减税更重要的是扩大了各行各业对创新服务的需求。

  第二,营改增为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了新平台。一是通过价税分设促进资源配置结构优化。营改增实现了全国税制统一、价税分设、税收中性、税负减轻的目标,使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能够准确客观地反映其价值。二是通过推进变革带动企业经营方式转变。营改增后,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抵扣链条打通,企业希望将辅业剥离,让企业更加集中精力和资源把主业做大做强。三是通过减负增效助推外贸服务范围扩大。实施营改增对生产性服务业征收增值税,从而使服务实现出口环节的免税和退税,促进全省生产性服务业走向国际化。

  第三,营改增为湖北财税体制深化改革带来了新倒逼。一方面,与时俱进地重构地方税体系建设更加紧迫。营改增后的首要任务是重构独立的地方税体系,让地方有一定的地方税收调控和收支平衡能力。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地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更加紧要。营改增后,地方主体税种缺失,必然倒逼财政体制的改革,由此促进我省不断完善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推进财政信息公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

  营改增改革对湖北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挑战和影响

  首先,营改增要求加快湖北经济升级换代。一是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升级。营改增有利于制造业向服务业购买大量的服务并进行抵扣,促使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因此,营改增对我省今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发展新动力不足的矛盾急需解决。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和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传统行业出现产能过剩,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业尚未形成足够拉动力。三是民营经济市场活力还有待释放。以这次营改增为契机,可以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助于提升湖北市场经济活力。

  其次,营改增要求转变地方税收增长方式。营改增减少了地方财政收入的规模,调整了中央地方的财力分配。从5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预算级次由原来地方100%调整为中央、地方各50%;增值税则由原来中央与地方的75%、25%调整为中央、地方各50%.营改增的推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间接税对现代化社会分工的负面影响,可改变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的依赖,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的地方经济税收增长点。

  此外,营改增要求优化企业经营发展模式。一是营改增要求企业更新发展理念,拓展新兴业态。营改增后企业购买设备和不动产发生的增值税可以抵扣,这必将改变企业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增强经济的活跃度。二是营改增要求企业推动自身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主业。对于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通过分离部门实行内部服务转化为外部服务,对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通过服务外包获得增值税发票,最终实现人力成本的增值税进项抵扣。三是营改增要求企业改善管理,用足优惠政策。企业只有适应经济和税制的变化,与时俱进,向内挖潜,改善管理,灵活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增强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营改增后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选择建议

  第一,基于营改增对企业减负增效考量,应大力推进湖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提升湖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是提升传统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湖北传统的优势企业和品牌企业,要主动融入“互联网+制造业”的行动计划,用市场力量打造核心品牌,促进老牌企业升级换代。二是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和知识产业的纵深结合,催生企业技术服务外包的分离和延伸,发挥高新技术行业带动传统行业的先导作用,实现科技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三是扶持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缓解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加快形成自己的品牌。落实各类优惠政策,为企业建立服务快车道等便捷举措,促进企业发展。四是激发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智能、绿色、创新等相关企业的政策支持,为小微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优越的经济环境,激发小微企业的创造性和活力。

  第二,基于营改增对完善产业链条考量,应大力加速湖北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加快湖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布局,提升湖北产业比较优势。一是推动湖北二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保持湖北第二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动力,实现第二产业量增质优,以质为先。二是推动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利用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利好,推动湖北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主辅业分离,聚集产业的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三是推动全省经济圈协同发展。加快建立“8+1”城市经济圈,引导产业圈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市场主导与政策推动并举、消费升级与品质升级同步、创造新供给与增强新动力紧密结合的城市经济圈。

  第三,基于营改增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考量,应大力加快湖北优势行业发展,加快湖北三去一降一补步伐,提升湖北重点行业竞争力。一是加快推进全省基础行业和优势行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淘汰钢铁行业落后产能、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整合省内矿产资源,发展铝铜深加工行业。全面提升石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发展高性能、绿色环保的精细化工产品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产品。提升改造传统建材行业,突破发展新兴建材行业。二是突出金融行业和信息行业的杠杆作用和服务支撑。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金融外包中心,逐步提高金融辐射能级,构建与京沪金融中心对接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充分利用营改增有利契机,倒逼房地产行业自我完善,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

  第四,基于营改增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考量,应大力推动湖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湖北人力资源转化,提升湖北创新创业质效。一是培育多层次的创新主体。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领域,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国家级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积极发挥中小企业数量多、覆盖面广等优势,积极培育创客群体,着力培植众创空间。二是加快人力资源优势转化。完善风险投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人才以不同形式参与企业管理和分配,积极把全省科教大省、人才大省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把智力资源转化为创新资源、创业能量。三是优化创新创业软环境。完善全省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实施减税降费工程,大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创新创业成本,为创业创新松绑减负。

  第五,基于营改增对优化税制的考量,应大力完善湖北财税体制,加快湖北地方税收体系构建,提升湖北经济税收发展后劲。一方面,加快构建和湖北经济相适应的地方税体系。在财产税上,力争继上海、重庆之后,在湖北开展房地产税征收试点,使之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的有力补充;在所得税上,突出个人所得税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作用,争取中央将企业所得税全部纳入地税征收范围。同时,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结合湖北水利资源丰富的实际,努力争取中央在湖北实施水资源税的改革试点。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和湖北经济相协调的财政体制。充分发挥财政体制对经济的扶持和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实施全省产业精准扶持,推进湖北经济更好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作者系省地税局副局长、武汉市地税局局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