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坚持以效率升级为核心推进动力转换
胡功杰
//www.workercn.cn2016-08-16来源:安徽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进入动力转换的战略相持阶段。从发展规律和现实情况看,动力转换是一个长期过程,有必要紧紧围绕改善经济运行效率这一中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竞争优势由成本优势向效率优势升级,从而实现动力转换。

  安徽经济进入动力转换的战略相持阶段

  与 “十二五”以来的持续回调相比,今年安徽经济运行企稳,部分指标增速回升,但基础尚不牢固,需求、产业、区域结构调整仍然在路上。

  从产业看,新经济占比快速上升,但动能有所减弱。今年以来,全省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提高到41.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提高到39.2%。但受需求饱和、创新不足和基数增大影响,新经济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上半年,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3%,增速同比回落16.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较2011-2012年同期回落30个百分点左右。在全国需求升级的大盘子中,我省新产品、新服务占比不高,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燃气能机、航空发动机等刚起步,健康管理、智慧交通、节能服务等发展滞后。新经济增速放缓,将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新旧产业接续进程。

  从需求看,民间投资势头放缓,加大投资稳增长难度。投资在全省需求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民间投资又在全省投资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前5个月,省内民间投资仅增长6.8%,较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69.8%,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近期调研也反映,一些地区招商引资在谈和签约情况有所好转,但项目“轻资产”特征愈发明显。从2008年以来经济波动周期来看,民间资本对于市场变化高度敏感,与GDP增长高度相关,且民间投资增速变化对GDP具有1~2个季度的传导期。在消费平稳、外需低迷的背景下,民间投资增长放缓,将加剧经济下行压力。

  从区域看,合芜蚌创新支撑作用明显,部分资源型城市转型困难。合肥、芜湖、蚌埠作为全省重点开发区域,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对全省增长的支撑作用凸显,上半年GDP分别增长9.4%、9.6%和10%,增速高于全省0.8、1和1.4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超过四成。与此同时,两淮、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城市仍然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工业、投资、财政等主要指标增速不及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发展持续分化,多极支撑格局有待形成,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效率升级是实现动力转换、走出战略相持的必然选择

  展望下半年,英国“脱欧”、美联储加息以及暴恐袭击、地缘政治冲突等,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多重自然灾害与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叠加,加剧了国内经济运行困难。在此严峻形势下,我们唯有坚持效率导向,加快新经济培育进程,方能在动力转换的战略相持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迈上更高发展水平。

  1.依托技术进步推进新经济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生产效率,是应对要素成本刚性上升、构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从安徽实际出发,一方面需要借助外部战略资源,积极深化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证券交易所等单位的战略合作,解决新经济培育中高端要素支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盘活存量资产,支持通过兼并重组、融资租赁等方式,破解传统产业和“僵尸企业”转型难题。

  2.按照主体功能推进特色化发展和区域协调联动,改善布局效率。针对当前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错位、人口迁徙方向与主体功能区划导向偏离的问题,需要切实按照主体功能规划要求,进一步围绕四大板块战略定位,突出抓好特色化发展,积极引导区域协调联动发展,促进板块之间、中心城市与县域之间、城镇与农村之间协调联动,全面提升空间布局效率。

  3.通过深化改革重构激励机制激活发展活力,优化配置效率。当前,对创新创业的管制过多、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不畅、基层政府活力不足等体制性障碍突出,有必要在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放宽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率、构建干部做事创业容错机制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激发科研人员、中小企业、政府部门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切实扭转资源错配格局。

  三点建议

  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安徽有必要坚持以效率升级为核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步伐,培育壮大新经济,促进增长动力加速转换。

  1.积极培育新型创新主体。从国内外实践看,新经济的培育壮大,不仅需要高新技术支撑,更需要先进制度土壤。对高校、科研院所成果产业化的现行政策可能会形成两套激励机制,既不能使科研人员安心教学科研、不利于基础研究发展,也难以真正形成市场化运用、不利于新经济壮大。建议以培育市场化的新型创新主体为重点,从速改革科研资金管理体制、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着力解决资金使用难、成果转化难、收益分配难、产权保护难等系列问题。

  2.坚持效率标准推进去产能。产能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去产能也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坚守以效率为核心、以市场竞争力为标准的底线,确保公平、公开地引导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建议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产能监测体系,全面掌握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及时了解产能利用率、供求变化等情况,形成详实、公开的产能数据库,为政府调控提供决策依据。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去产能中的积极作用,支持行业协会参与规则制定、推动政策落实、保护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开展兼并重组。

  3.构建产业和城镇联合体。当前,区域竞争日益发展成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引领、以中小城市为支撑的城市联合体之间的竞争。为此,需要进一步增强区域联动意识,加强产业协作,形成区域竞争合力。坚持特色化发展导向,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核心,引导周边和相关地区形成关联配套,整体参与长三角城市群分工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基地。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发挥更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创新服务、创新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建设,引导创新资源更好为中小城市和县域服务。(作者单位:安徽省经济研究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