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创新引领上海城市竞争力提升
黄烨菁
//www.workercn.cn2015-05-20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科创中心的发展将引领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全方位发展,是“四个中心”背景下上海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于上海在城市创新、创意与企业家创业所需的资金融通、人才流动和国际化网络建设上构成亚太区域内的集聚与辐射原点

  上海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项国家战略体现了中央对上海进一步集聚和融汇全球科技要素推进产业升级的要求,也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升级的积极探索。从中长期的发展阶段看,科创中心的发展将引领并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战略充分对接——“四个中心”指向的现代服务经济和市场功能建设,与科技创新中心指向的科技创新资源的积聚与辐射效应相互支撑与共荣发展,以此谋求上海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并进一步助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引领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全方位发展

  具体来看,科创中心不是简单与“四个中心”构成“4+1”目标的关系,而是在彼此动态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关系,在战略路径上形成协同。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将与上海城市功能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与新优势的构建充分对接,两大战略的结合将充分做实“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上海竞争力主战略,助推上海科技创新要素集聚“高地”的建设,谋求上海对外开放新优势的成型。这是我们认识“四个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互动关系的出发点。

  作为国家战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既是上海谋求开放水平提升的“起跳板”,也是上海服务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转型挑战的中长期方略。在这一战略下,上海将以科技活动便利、科技要素的集聚为通道,谋求海内外高端要素的优化配置,推进上海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的多层次新型工业化进程,谋划新型工业化竞争优势的升级。因此,科创中心的发展又将引领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全方位发展,是“四个中心”背景下上海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动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于上海在城市创新、创意与企业家创业所需的资金融通、人才流动和国际化网络建设上构成亚太区域内的集聚与辐射原点。

  深化“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四个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服务业专业化分工加深与新业态的市场环境培育;二是服务产业外资准入与贸易便利化的体制突破和运作规则的国际接轨。两方面的发展需要依托一揽子高技术手段的应用和相应的服务模式制度安排。而科技创新中心框架下的新兴技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为完善“四个中心”功能提供“智能化升级”的支撑。

  首先,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资本与创新的便利化流动以及跨国合作网络建设将为服务业提供新技术开发、应用以及共性技术平台的支撑,是深化“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贸易、金融与航运领域各类功能性机构的不断集聚,对于相关行业的互联网通讯手段、信息管理系统、风险监测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引发贸易中介行业、金融业与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之间的“跨界合作”。

  其次,科创中心的成果应用与研发网络建设为上海“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四个中心”功能深化本质上是服务经济深化的结果,这不仅对上海的服务经济的技术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跨界的产业研发网络的发展,而这个进程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要素的全方位“渗透”。

  未来5年是上海“四个中心”功能深化的关键阶段,伴随着自贸区为载体的一系列制度突破,各类服务新技术、新模式与产业国际化网络平台的建设将深入全面深化阶段,其中技术支持的内在需求为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指出方向。以电子化和互联网模式为手段的科技创新需要广泛地应用于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交易创新和航运服务的领域,推动“四个中心”建设迈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

  全球产业创新链与城市竞争优势升级

  未来30年,上海将进入资本双向流动的开放格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对于上海谋求全球产业创新链的主导地位的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上海联通国内和海外两个大市场的巨大体量形成了上海特有的“市场引力”,为上海带来了跨国创新链下“流动和市场服务”环节的竞争优势。这个优势将全面嵌入各类专业服务市场中,发展和衍生出多元新兴行业创新推广、应用与后续衍生的多层次服务,有助于形成创新中介、研发服务和创新产品交易、展示平台。这些服务和平台是一个面向海内外市场的多层次的服务专业化体系和创新业态集聚体。

  其次,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中长期目标对于扩大跨国研发中心的外衍效应提出新要求。上海将形成一系列协调国际资本、国际信息与国际经营决策要素的综合性功能平台,提升上海在全球研发价值链中的市场交易流量的水平,并在交易的价格机制和后续服务平台上树立“话语权”。依托上海技术贸易和数字贸易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货物与服务贸易机制和平台建设,上海的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产业化服务将充分纳入到上海整体“内外两个大市场”的功能建设中,对于上海科技创新体系下跨国创新要素流动的通道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第三,以协调海内外科技人才和跨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网络建设对于上海集聚各种来源的创新要素形成持续动力。我们需要借鉴欧美典型城市推动知识和人才流动和跨主体创新合作的全球最佳实践,借助上海“先行先试”的制度突破先机,与上海张江、杨浦等远郊和中心城区高科技园区的创新孵化和服务平台转型升级建设对接。依托现有园区的人才集聚效应,将新型制造和融资、国际物流等服务功能融合,着力于提升和扩展上海在“全创新链”整合进程中的引领作用。(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化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