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坚定不移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
陈姝宏
//www.workercn.cn2015-07-14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用这个论断来观察和分析当前社会治理的思想内容及体系,我们深深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都是针对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实际,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而做出的,必须坚定不移地创新、发展社会治理体系。

  以群众路线为核心原则。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这门科学的密码就是群众路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体系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在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体现了社会治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群众的参与,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工作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以依法治国为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礼法合治,这是中国古代儒家关于德教与刑政关系的主张。依法治国,从严治党是社会治理的根本保障。我国社会长期在“人情”和“法治”之间徘徊,法治难以实行,“人情”、“关系”将社会制度隔离在外。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韩非子“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提及“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

  以多元治理与合作共治为社会治理的政治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发展大势,积极回应社会呼声和群众关切,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的作用。包括几个要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市场主体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自我调节功能、深化城乡居民自治、发挥社会组织的职能等等。

  以基层社区建设为社会治理的根本落脚点。目前,我国社会正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在这个时期,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要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体目标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其目的就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和特点,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要革除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同时要构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与时代发展态势相呼应,与时代价值相匹配。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要吐故纳新,对不适合社会进步的旧体制,要通过法律的修订给予废除,对于新构建的体制,要通过制订法律来加以确认和固定。实际上,在实现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个“扬弃”的过程,毫不犹豫去掉不好的,保留和发扬优秀的成果并加以完善,同时要构建适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体制机制,这样就能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同时,要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