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美丽中国”的西安实践
张雪梅 文列
//www.workercn.cn2015-07-20来源: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对于秦岭这座“父亲山”的保护,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是西安顺应发展潮流,践行“美丽中国”、加快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秦岭北麓生态保护应以还原“青山绿水”为动力,以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和谐发展为基础,坚持秦岭北麓自然资源价值和人文价值并重原则,为建设“美丽西安”,实现西安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而奋斗。在今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更应关注如下问题:

  第一,推进秦岭北麓依法保护。为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目标,市委、市政府先后通过了《大秦岭西安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2011-2030)》《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2013年,《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始施行, 2014年制定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编制《西安市“十三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了太平峪、沣峪、草堂、汤峪4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这些地方规划和法规的出台把秦岭北麓的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标志着秦岭北麓生态保护进入“法治”时代。今后的保护工作除了要依法而为,把法规落到实处外,也要加紧出台其他峪口的详细规划,使其他峪口的保护也更为翔实。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切实保护和改善秦岭北麓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秦岭北麓保护和开发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保护。一是投入资金加大力度治污,建立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从源头上解决污染。二是加大对秦岭北麓水土保护的投入。具体是要加强水土保护林营造、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河流治理工程。三是加强对秦岭资源保护研究工作和科研人才培养储备的投入。目前,在保护研究工作方面,西安市已经成立了“西安秦岭保护研究中心”,中心按照“围绕秦岭保护、研究秦岭保护、服务秦岭保护、促进秦岭保护”的原则,搭建秦岭保护理论研究与实践平台,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和实践相关问题的研究,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秦岭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利用。在科研人才培养储备方面,还要充分利用西安高校林立、具有众多实验室的优势,加大对秦岭生态保护人才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参与到秦岭北麓的保护中来。

  第三,建立秦岭北麓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约束矿产资源开发者的环境破坏行为,使他们能够在资源开发中,对其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治理;二是为了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尤其是对矿区居民丧失的发展机会成本进行经济补偿。建议今后,在增强市县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拓宽秦岭北麓补偿资金的投入渠道;设立秦岭北麓保护基金,利用好民间、国际上的一些捐助、援助,通过这些多渠道的资金,使秦岭北麓生态补偿机制能落到实处。

  第四,打造秦岭北麓现代农业,构建“山、水、田、园、林、城”的生态格局。发展观光农业,自然风光与田园景色的相互交织,回归自然本身,是秦岭北麓旅游的又一大亮点。必须尊重秦岭北麓原有的生态面貌,不能因为发展观光农业而强行在峪口、环山地带开沟凿渠,最大限度地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样才能构建真正的“山、水、田、园、林、城”的生态格局,使西安成为依山傍水、田园相伴、绿林依偎的城市。

  第五,对秦岭北麓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规范和提升休闲旅游产业。首先,建立统一管理部门,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在管理方面,新成立的“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秦岭北麓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实施。避免了存在的纵向管理责任交叉、主体不明,横向部门之间责任不清、政出多门等问题。其次,加大对秦岭北麓旅游基础建设的投入。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综合配套设施。第三,规范无序“自助游”问题。应该设计“自助游”线路,满足人们登山、旅游等需求,重罚游客及车辆随意进山行为。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