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惠民政策重在精准落地
伊一芳
//www.workercn.cn2016-01-05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惠民政策,但与此同时,一些惠民政策在地方具体落实中变味走样,出现干部热情高、群众冷眼瞧,农民不满意、干部不落好的现象,一些地方涉及国家惠民资金领域的腐败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为了多出“政绩”,不顾实际情况,将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了短期内能产生明显效果的项目,忽视了群众的主体地位,导致这些政策和项目不符合群众需要,甚至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相关监管的缺位,导致中央的好政策落了空,一些权力部门大搞以权谋私,将惠民补贴变成了“唐僧肉”,人人分而食之,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公信力,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成了一句空话。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惠民政策精准落地,就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从规划布局、政策传导、监管问责等各个环节加强整治。查一查规划布局过程中有没有越权包办、不恤民情的问题,查一查政策传导过程中有没有“中梗阻”“最后一公里”落实难问题,查一查监管问责过程中有没有失职渎职、问责不力问题,确保惠民政策真惠民,得民心。

  首先,要坚持问计于民,搞好惠民政策落实的规划设计。群众是惠民政策的受益者,落实惠民政策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并在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同时,还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自上而下的考核与自下而上的考核结合起来,加重考核中群众满意度指标,把广大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只有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使惠民政策的执行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有效。

  其次,要完善监管机制,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惠民政策迟迟“在路上”,仅是中央政策在基层落地难顽疾的一个缩影。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才能保障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为此,相关监管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惠民政策和惠民资金落实的公开监督机制,不折不扣把各项民生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扎扎实实地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第三,要强化问责力度,解决好惠民政策落实中的腐败问题。要按照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明确党委主体责任,建立违反惠民政策规定的责任追究机制,特别是在惠民项目资金发放通道,架起一道“高压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执纪监督,加大对惠民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基层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擅自动用惠民专项资金,对惠民各项资金管理使用中挪用、隐瞒、截留的,决不放过,坚决查处,严格问责,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