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高学历女性职场发展凸显天花板效应
向晶
//www.workercn.cn2016-03-08来源: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更多

  

  虽然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但女性整体劳动参与率却在下降,且高学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发展存在天花板效应。其结果是女性的人力资本回报将长期低于男性,不利于性别平等事业的推进。

  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的提高,都显示出我国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步。2014年,我国在校研究生中女性占到49.2%,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6.5%;与2010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3和1.4个百分点。但是,从女性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来看,我国性别平等事业进步缓慢,甚至有些倒退。一方面,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从2000年的76.7%下降到2010年的70.3%;另一方面,性别工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针对我国性别差距在劳动力市场呈扩大趋势,有研究认为市场化改革是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具有高等教育学历女性比例不断提高的当下,我国职业金字塔中女性流失的比例却在提高。中国高校毕业生性别比早在10多年前就基本实现平衡,但是从我国科研系统、企业研发部门中女性的比例可以看到,越是职业金字塔的上端,女性流失的比例就越高。因此,本文以高学历女性为对象,评估我国性别平等的发展状况。

  从假说看现实

  “天花板效应”经常出现在不平等研究中。最早使用“天花板”一词的是莫里森,主要指的是女性或是少数族群在职业发展阶梯攀升的时候,越接近顶端,就越感觉看不到的障碍阻隔其进一步发展。按照这一概念,高学历女性在遭遇天花板效应时,可能表现为,相对于具有相同教育水平且同一时期进入职场的男性而言,女性的性别工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扩大。因此,本研究要验证的第一个研究假说是:过去10多年,我国高学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确面临天花板效应。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女性来说,与男性工资绝对公平的时代是存在的。1978年改革以前,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和经营责任,工资水平长期保持不变,性别工资基本没有太大差异。但是,随着国有和集体经济改革,人们观测到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开始扩大。由此可见,性别工资差距本身也是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队列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其与男性之间的工资差距称之为“队列效应”,且不同队列性别工资差距本身也呈扩大趋势。因此,本研究要验证的第二个假说是:相对于早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高学历女性,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女性将面临更高的性别工资差距。

  从数据看差异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收支调查,2003、2005、2007和2009年四年的抽样调查数据。样本覆盖我国31个省和自治区,具有代表性。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参加工作时间为1980年~1999年,且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目前仍在就业的群体。原因在于:我国于1976年开始恢复高考,各级学校开始正式复课。“文革”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也于1980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样本最近参加工作的时间定在1999年,出于以下两点:一是1999年之后参加工作的样本参加工作时间短,在分析队列效应时,出现被观测的队列信息不完整;二是1998年我国大学开始扩招,原有的教育统计口径没有改变,而教学质量却逐渐发生变化。因此,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的队列限定参加工作时间在1980年~1999年里,来避免可能的教育质量变化而影响本研究的准确性。

  实证结果显示:工资性别虚拟变量在9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高学历女性工资水平的确低于男性。我们比较2003、2005、2007、2009各年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到女性与男性之间工资差距是在不断扩大。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2003年,高学历女性的平均工资比同等条件下的男性低11.4%, 2007年比男性低19.9%,到2009年则进一步提高到22.2%.根据参加工作时间设立的队列虚拟变量,回归系数也都在9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在学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工作经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工资水平。以2003年为例,1980年~1984年参加工作的人比1985年~1989年、1990年~1994年、1995年~1999年参加工作的人,平均工资分别高出12.4%、24.1%、25.1%.

  利用这一结果,我们进一步测算高学历群体的性别工资差距。在控制住人力资本、职业和家庭情况及其他控制变量之后,女性与男性的工资差距均在不断扩大。从全部样本性别工资差距的时间变化来看,2003年女性的平均工资要比男性低13%左右,而到了2009年则进一步扩大到21%.

  根据高学历群体进入职场的时间划分队列,也可以看到:同一队列中,女性与男性的工资差距呈扩大趋势。即,女性遭遇天花板效应是存在的。1995年~1999年参加工作的群体,2003年时的高学历女性工资只有男性的87%,而到了2009年则只有男性的79%;1990年~1994年参加工作的人,2003年时高学历女性的工资约为男性的98%,而到了2009年则只有男性的83%;1985年~1989年参加工作的人,2003年时女性的工资约为男性的106%,而到2009年则只有男性的85%;1980年~1984年参加工作的人,2003年时女性的平均工资为男性的113%,而到了2009年则也只有男性的85%左右。

  此外,比较不同时期队列进入职场的高学历群体,可以发现:相对于新进入职场的女性而言(参加工作时间为1995年~1999年),越早进入职场的高学历女性,其与男性的工资差距相对较小,即高学历女性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存在队列效应。

  结论和建议

  根据2003、2005、2007和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女性与男性的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队列效应;且各队列内的男女工资差距也呈扩大趋势,这表明我国高学历女性在职场发展中存在天花板效应。从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女性与男性的平均工资差距的时间序列上看,中国女性工资水平并没有比过去10多年前更好,而是在下降。在全面推进性别平等工作时,中国政府应该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推动职业女性的发展。

  虽然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但女性整体劳动参与率却在下降,且高学历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发展存在天花板效应。其结果是女性的人力资本回报将长期低于男性,不仅损害社会对女性应该接受高等教育权利的认识,也不利于性别平等事业的推进。回顾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政治、经济领域的决策层;但是,这些比例的提高往往是行政发展指标要求的结果,而并非女性与男性在无性别歧视下自由竞争的结果。因此,从性别发展的角度来说,如何为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中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尤为重要。(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